前言 鲁迅先生的诗歌,和他的小说、杂文一样,是他所生活时代的阶级斗争的生动深刻的反映,是他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一生战斗业绩的光辉结晶。“文学是战斗的”。鲁迅先生是自觉地以诗歌作为革命斗争的武器的,贯穿他整个诗歌创作的是一条战斗的红线。当鲁迅先生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时候,他的诗歌创作的显著特色,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精神。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正处在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后期,以清朝政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对中国人民所实行的极端腐朽黑暗的反动统治,已经无法阻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的深入人心和日益高涨。我们从《自题小像》一诗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思潮对于青年时代鲁迅的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在这首鲁迅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中,明确地体现着他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和为争取祖国独立、自由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它表明,辛亥革命酝酿、准备时期,在资产阶级革命派同形形色色的改良派和保皇派的两条路线斗争中,鲁迅是坚定地站在革命派一边的。辛玄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最伟大的革命,但它只推翻了一个清朝反动政府,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帝国 ==========第1页==========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最终还是失败了。鲁迅的希望变成了失望。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草命影响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五四运动前后,在思想文化战线上,魯迅先生自觉听从革命前驱管的“将令”,高举彻底革命的旗帜,和敌人进行斗争。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发生了分化,不少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公开投降了敌人,面鲁迅逆流勇进,沿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继续战斗。如《〈而已集〉题辩》,愤怒地渴露和抨击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帮凶们残酷镇压革命人民和青年学生的罪恶行径,捍卫了“五四”的战斗传统,坚持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六年,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鲁迅先生在这新的历史阶段,也开始了他战斗生活中最光辉的十年。在思褪革命的道路上,他由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他的诗歌创作,也从民主主义革命的号角,发展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歌声。在第 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鲁迅先生以他的杂文作为投抢匕首,积极参加了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戌为文化战线上,“代袅全民族的大多数,向蕾散人冲条陷阵的最正确、最到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沈的空前的民旋英雄”。这个时期,他的诗歌创作,也紧密配合了这 一斗争,不仅数量增多,而且显示出不同于前期的许多新的思想战斗特色。 首先,.他的诗笔所触及的政治斗争的范围更为广泛,对 ==========第2页========== 阶级敌人种种面目和反动本质的揭露和剖析更为深刻。面对着愈演愈烈的白色恐怖和日益剧烈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鲁迅以革命战士的大无畏的进攻姿态,把钢刀一样的诗笔,刺向他所槽恨的一切。鲁迅有些给日本友人的诗篇,在表达对日本人民深厚友情的同时,有力地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罪行,《所闻》、《无题》(“烟水寻常事”)等诗篇,对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作了真 实的描绘;《为了忘却的记念》、《送OE·君携兰归国》《贈 日本歌人》、《题〈呐喊〉》、《悼杨铨》等诗篇以及许多首《无题》诗,则是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无情鞭挞。对蒋介石以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疯狂迫害、屠杀革命人民和革命文化工作者的罪行,国民党反动派勾结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卖国可耻行径和内部争权夺利的种种丑剧,鲁迅在诗歌中都进行了愤怒的声讨和辛辣的嘲讽。他的诗歌的深刻之处,即在于能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把蒋介石集团反共、反人民的原形,勾画出来。《赠邬其山》指出,那些下野“生病”、“读书”,“出洋”、“念经”,似平要“立地成佛”的政客军阀们,其实就是“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的残酷杀戮中国人民的屠伯。《秋夜有感》中“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的诗句,则道破了腐朽的反动统治者交替使用镇压和欺骗的反革命两手的反动实质。鲁迅诗歌的深刻之处,还裘现在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当国民党反动派以种种假象和欺端宣传迷惑人们,他们的投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真面目尚未充分暴 3 ==========第3页========== 露的时候,鲁迅在《好东西歌》、《“言词争执”歌》、《二十二年元旦》和《学生和玉佛》等诗篇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们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阶级本质,充分地显示了他对国民党反动派这伙民族败类的深恶痛绝和强烈反抗。 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衷心向往,对毛主席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热情歌颂,是鲁迅先生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又 一显著特色。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先锋战士,鲁迅先生虽然身处极端黑暗的国民党统治区域,但他的心是和寄托着中国人民希望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息息相通的。和前期比较,他的后期许多诗歌,譬如《湘灵歌》、《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赠画师》、《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等,基调更为激越,色彩更为明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诗作,回荡着讴歌毛主席领导的革命事业的无限激情。“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一一枝清采妥湘灵,九腕贞风慰独醒”,这些寓意深远的诗句,凝聚着作者对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革命事业蓬勒发展,不断壮大的欣喜和赞颂之情。鲁迅先生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有别于他前期的作品,显示了明确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和爱憎感情,充满了新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战斗力量。 鲁迅先生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显著特色,还表现在对于社会阶级斗争形势的发展,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远见,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必然胜利,有着坚定的信念。4 ==========第4页========== 深刻地暴露阶级敌人,热烈地歌颂人民革命,这在鲁迅先生后期的许多诗歌里,往往和他对于社会阶级斗争形势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预见,以及建立在这种科学预见基础上的革命必胜的信心溶会在一起,铸成了他的诗作所独具的深沉激越的斗争风格。《赠人两首》、《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亥年残秋偶作》等诗,都在有力地揭示黑暗的同时,充满信心地预言了光明的即将来临。“但见奔星劲有声”,“旱云如火扑晴江”,形象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空前黑暗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步步加紧铁蹄蹂躏,已使天怒人怨,必将激起全国人民更加猛烈地反抗。“于无声处听惊雷”,预示一场新的人民革命的暴风骤雨,正在酝酿、发展,势不可挡,它将以雷霆万钧的力量,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这就是《玄年残秋偶作》一诗结语所告诉人们的真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毛主席曾经指出:“中国处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这是现时革命形势的特点。”(《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鲁迅先生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时代的这一本质特征。当鲁迅先生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社会,分析阶级斗争现象的时候,他就能够不为内外反动派一时的气势汹汹所迷惑,高瞻远瞩,见微知著,看到反动势力终归失败,无产阶级革命一定胜利的光明前景。他的后期许多诗歌中所洋溢着的革命理想主义,正是他对社会发展的这种科学预见的艺术体现。这个必然实现的理想,强烈 ==========第5页========== 地鼓舞着人民大众,向阶级敌人进行更加英勇顽强的战斗。鲁迅先生前期和后期诗歌创作的战斗特色的发展变化,是和他的世界观的发展变化分不开的。前期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主义革命精神,是和他在现实阶级斗争的启示下,不断丰富深化的发展变革的社会历史观密切联系着的。但是,这一时期的鲁迅先生,毕竞还不是一个自觉的阶级论者,还不可能用阶级斗争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来看待一切社会问题,《自题小像》诗中的“我以我血荐轩辕”所表达的,还只是 一种为了祖国的光明、民族的解放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至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及依靠谁来建设这样的国家,从阶级观点看,还不是明确的,具体的。这一时期的鲁迅先生,对于蕴藏在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中的革命积极性估计不足,看不见革命的出路在哪里,这也就是他在某些诗歌中还不时流露出苦闷和彷徨情绪的根本原因。这种思想和情绪,我们可以把它看作鲁迅思想发展的一个过程。鲁远的伟大,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在于他能够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革命斗争实践中,严于解剖自己,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和缺点,认真改造世界观,始终跟随着时代前进。当鲁迅先生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了自己的头脑,“和革命共同着生命”的时候,他就紧紧地把握着历史发展的趋势,深刻地认识到阶级斗争的规律,“为致为友,了了分明”,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出了激越的战歌,充分显示了革命诗歌“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 ==========第6页========== 伟大的领袖和导雨毛亡席教导我们:簪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夫游,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6千夫”这里就是说敌人,对子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草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6牛’,鞠躬尽摔,死而后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认真学习和研究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包括他的诗歌创作,从中吸取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和大无畏的革命战斗精神,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鲁迅的诗歌,尤其是他的后期的诗歌,强烈地体现着他的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所具有的政治远兄,斗争精神和栖牲精神。在极端复杂和残醅的阶级斗争环境中,鲁迅先生不为阶级敌人兴起的妖风迷雾所迷惑,不为反动派制造的黑暗与暴力所屈服,始终保持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着英勇草绝的斗争。“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他毫无畏惧,踏着战士的血迹,勇猛前进。鲁迅的革命精神是不朽的。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诗歌,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他的这种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更好地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应当看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但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念念不忘侵略和颠覆我们,不但老的地主资产阶级人还在,心不死,而且新的资产阶级分子,正象列宁所曾经讲过的那样,每日每时地在产生 ==========第7页========== 着;资产阶级在心内的代理人走资派还在走。修正主义上台,资本主义复辟,这是有可能的。我矿们决不能丧失警惕,在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道路上,中途停顿下来。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遵循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各项政策,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发扬鲁迅为无产阶级黄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共产主义精神,不断批判资产阶级,·批判修正主义,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坚持同党内走资派作斗争,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为彻底推翻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为在地球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使整个人类都得到解放,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8 ==========第8页========== 目 录 前言 (1) 自题小像《而已集》题辞无题(“杀人有将”) …(10) 赠邬其山 (.13) 为了忘却的记念(17】 送0E。君携兰归国…(22) 赠日本歌人…(25)无题(大野多钩棘》)……(28)湘灵歌。……(32)无题首(“大江日夜向东流”)…(36)好东西歌……(41)么言词争执”款 (45) 无题(“血茨中原肥劲草”) (52) 自嘲…(56) 所闻 (60) 无题(“洞庭木落獎天高”) (62) 赠画师 (65) ==========第9页========== 二十二年元旦 (68) 学生和玉佛 (71) 题《呐喊》 (74) 题《衍徨》 (77) 悼杨铨… (80) 无题(“禹域多飞将”) (83) 赠人二首 (86) 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 (89)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93)报载患脑炎戏作 (97)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沙)…(100)秋夜有感 (103) 亥年残秋偶作 (109) 后记 (113) 2 ==========第10页==========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阍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释: 这首诗作于一九O一年二月到一九O二年二月之 间。初编入《集外集拾遗》,后编入《集外集》。 鲁迅友人许寿裳在《怀旧》一文中说:“一九○三年他(鲁迅)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据此可知,鲁迅先生在留学日本时,曾把这首诗题在自己照片后面送给了许寿裳。本诗题目即由此而来。题诗在后,作诗在前,这是常有的事,即在鲁迅先生的诗作中,也并不少见,《自题小像》就是这样。这首诗的写作年月,鲁迅先生在一九三一年重题此诗时,曾经明确地说:“二十一岁时作”。对这个自述,没有论据,不容怀疑。按鲁迅先生二十一岁,当为旧历辛丑 年,即一九○一年二月至一九O二年二月之间。这个期 间,鲁迅先生正在南京矿务铁路学堂读书。 ==========第11页========== 毛主席指出:“自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到了二十世纪初年,清朝统治集团更加腐败,帝国主义的入侵日益严重。当鲁迅先生写这首诗的时候,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刚刚结束,轰轰烈烈的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被内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去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又象毒蛇一样缠在中国人民身上。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和清朝政府的卖国行为,把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进一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也正是在这种国破民困的危局中,国内进步的革命的因素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阵一阵的波澜。许多先进的中国人逐步觉醒,开始思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 革命形势的发屐,维新思潮的勃兴,西学的传播,激起了鲁迅强烈的追求真理的愿望。在南京矿务铁路学堂读书期间,他学习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接触到维新派宣传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初步具有了青年必胜于若年、将来必胜于过去的社会发展观。这在当时是具有革命意义的思想,它不仅使鲁迅更清楚地看到清朝反动统治的黑暗和腐败,而且给了他一种希望和信心:社会是发展的,旧事物一定要死亡,新的一代一定要起来,从书中得来的新思想的启示,从现实生活中激起的热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使青年鲁迅决心要走一条为 2 ==========第12页========== 人民谋幸福、为祖国求富强的革命道路。受着这种新的革命思想的鼓舞,目睹山河破碎、国家危亡、人民痛苦的现实,青年鲁迅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写下了《自题小像》这首激动人心的诗篇。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早期诗歌的代表作,是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光辉诗篇,从内容到形式都和以前的诗有所不同。它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对于风雨飘摇中的祖国命运的热切关注,充分抒发了他为祖国独立自由事业而献身的革命豪情。·“我以我血荐轩辕”一句,正气凛然,肝胆照人,成了鲁迅先生始终不渝、终身实践的崇高誓言。一九○三年,鲁迅先生在日本东京,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感染,遥望风雨飘摇、黑暗沉沉的祖国,深为爱国热情和革命思潮所激励,把这诗写在自已照片的背面,送给友人,表示了 一个身居异邦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对于当时发展着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热烈的态度和赤诚的胸怀。一·九三一年 二月,在国民党反动派严重白色恐怖的包围下,鲁迅先生重新书写了这首诗,在新的思想基础上,再次庄严宣告“我以我血荐轩辕”,充分表明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彻底解放而奋斗到底的决心。这首诗所体现的鲁迅先生为革命献身的精神,至今仍然眉示和鼓舞着我们,要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 ==========第13页========== 〔灵台)指心。《庄子·庚桑楚》:“不可内(纳)于灵 台。”郭象注:“灵台者,心也。”〔无计)没有办法。 〔神矢〕爱神之箭。原出古代神话爱神的故事。接神话传 说,不论是希腊爱神伊罗斯,还是罗马爱神丘比特,都是一个裸体美少年,身有双翼,手持弓箭。他的箭射到男女双方的心上,他们就会相恋。鲁迅在这里引申了这个典故的意义,把爱神之矢比作自已深受现实斗争和革命浪潮的影响,激起了强烈的无法遏止的爱国热忱。全句形象地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真挚感情,也反映出作者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对挽救祖国危亡所应担负的神圣职责。 〔风雨如磐)比喻时代动乱,灾难重重。《诗经·风雨》 “风雨如晦。”磐,音盘p6n,扁而厚的大石头。唐僧贯休《侠客诗》:“黄昏风雨黑如磐”。 〔阎故园)阁,同暗,黑暗。故园,即家园,故乡,引申为 故国,祖国。全句指当时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下,危机深重,处境险恶。 〔寄意寒星)寄,寄托。意,指自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 朝反动统治,挽救祖国危亡的爱国主义理想。寒星,比喻这种理想之高,如寒星悬空一样。 〔荃不察)荃,音全quán,香草。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王逸注:“荃,香草也,以喻君也。”这里借指有些人。不察,不了解。全句说,自已 ==========第14页========== 的理想,不被当时的一些人门所了解。 〔荐轩辕〕荐,音见iàn,祭献。《春秋谷梁传·桓公八 年》注:“无牲而祭曰荐。”轩辕,传说中我国上古时代黄帝的名字。司马迁《史记》记载我国历史,从黄帝开始,所以过去汉族人民称轩辕为始祖,这里轩辕指中华民族。全句说,要把自己的满腔热血,贡献给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事业。 5 ==========第15页========== 《而已集》题辞 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泪揩了,血消了;屠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用软刀的。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 以上的八句话,是在一九二六年十月十四夜里,编完那年那时为止的杂感集后,写在末尾的,现在便取来作为一九二七年的杂感集的题锌。 一九二八年十月三十日鲁迅校讫记 注释: 此诗写于一九二六年十月十四日,原附在华盖集 6 ==========第16页========== 续编》未尾。《华盖集续编》是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的杂文巢。其中许多文章,记录了鲁迅围绕着“三·一 八”惨案所进行的英勇卓绝的斗争。一九二六年三月,日本帝国主义为要保持它在中圈的既得利益,公开出面干涉中国内政,肆意践踏中国主权。三月十八,北京大、中学校学生和各界人民,在天安门前集会,表示抗议,要求段祺瑞政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会后,群众到执政府门前请愿时,日本帝国主义的定狗段祺瑞竟命令卫队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爱国群众,当场四十七人栖牲,一百五十多人负伤,制造了惨绝人實的三·一八”流血事件。惨案发生后,一些买办资产阶级文人如陈西滢之流,竭力为段祺瑞政府开脱罪责,欺骗群众,大造反革命舆论。陈西還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六十八期《闲话》一文中,诬蔑参加请愿的爱国群众“莫名其沙”,“没有审判力”,因而盲目地被人引入“死地”,并且把杀人的责任推在“民众领袖”身上,说他们“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等等。 … 面对着这种极端黑暗的现实,鲁迅悲愤至极,写了《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记念刘和珍君》等杂文,猛烈地抨击了段祺瑞反动政府及其御用文人,热情地歌颂了死难的烈士,表达了“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的决心。《(而已集)题辞》这首诗,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写的。它概括地反映了自“三·一八”惨案以来的半年中,作者所目睹的现实阶 7 ==========第17页========== 级斗争的情景和无比愤概的心情。作者在诗中痛斥了使用“钢刀”·的北洋军阀和使用“软刀”的反动文人陈西滢之流的卑劣行径。表达了对于阶级敌人的强烈仇恨以及战斗到底的决心。一九二八年十月,作者把这首诗移作一九二七年所作杂文集《而已集》的题辞,说明“年月是改了,情形却依旧”。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事变以后,国民党新军阀蒋介石更大规模地屠杀革命群众,他们与旧军阀段祺瑞之流是一丘之貉。重行书题此诗,就是对蒋介石反动派的控诉和手讨。 〔屠伯)嗜杀成性的剑子手。据《汉书·严延年传》,汉朝严 延年作河南太守时,刑法苛刻,每年冬天处决囚犯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因此,当时人们称他为屠伯。〔用钢刀的〕指北洋军阀段祺瑞之流和蒋介石反动派。〔用软刀的)指当时《现代评论派”陈西滢之流的反动文人。软刀,语出明朝遗民贾凫西所作《木皮词》:“几年家软刀子割头不觉死,只等得太白旗悬才知道命有差”。鲁迅在这里借用“软刀”一词,指称陈西滢等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走狗文人们用以加害革命人民的种种卑劣无耻的手段。 〔“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这是陈西滢于一九二六年一月发表在《晨报副刊》上的《致志摩》的通讯中攻击鲁迅的话。他在信中说:“鲁迅先生一下笔就构陷人家的罪状。…可是他的文章,我看过了就放进了应该去的地 8 ==========第18页========== 方一说句体己话,我觉得它们就不应该从那里出来 一手边却没有。”诗的最后两句,正是鲁迅对这种攻击所表示的愤概、蔑视和反击。“而已”是表示无比愤慨和将要进行更有力的斗争而用的反语。 9 ==========第19页========== 无 题 杀人有将, 救人为医。 杀了大半, 救其子遗。 小补之哉, 坞乎噫嘻! 住释: 这首四言诗,是鲁迅先生于一九三○年九月一日在上海给一位青年女医生的纪念册上写的题辞。《鲁迅全集》未见收录。吴世昌在一六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天津晚报》上发表的《鲁迅集外的四言诗》一文,首先公布了这首佚诗,并介绍了发现它的经过:“一九三 三年,有一个同学拿一本册子来,指定要我在上面写下 一篇我的已经发表的短文。但这册子并不是这位同学自己的。她是受了另一个朋友之托来转请我写的。这个朋友是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生冯蕙熹。在冯医生的册子上,已经有了许多题辞,其中一首短诗是鲁迅的,全文如下:(诗从略)。”按冯蕙熹是鲁迅的亲戚。这首 10 ==========第20页========== 诗的鲁迅手迹照片,现存上海鲁迅纪念馆。原诗无题,姑且以“无题”二字命之。 三十年代初期,鲁迅先生在目睹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段祺瑞执政,以及蒋介石上台期间他们所制造的一系列流血事件之后,又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新的屠杀暴行。以蒋介石为首的这一伙满身鲜血的杀人不眨眼的剑子手,在他们所发动的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中,倾其全力,大肆杀戮共产党人和青年学生,疯狂:摧残工农人民,其残酷是举世未有的。根据“中国红色救济会”一九三○年印行的报告透霹:在所谓军事时期结束(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时间内,约有四十五万人被杀,其中包括工农群众及共产党员。一九三○年过去的六个月中硒性的革命战土达到十四万的数字。”在二十年代末期到三 十年代初期,这种对于革命者和人民群众的血腥屠杀,有增无已,日甚一日。再加上不断的军阀混战和连年的自然灾钨,中国人民饿毙死伤者,不计其数。而那些手执钢刀的穷凶极恶的楞伯们,却继续飞扬跋扈,作威作福,用入民群众的鲜血,维护着自已统治的宝座,没有受到应得的惩罚。作为一个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鲁迅的感慨是深沉的,心情是悲愤的。“杀人有将”,“杀了大半”,刽子手们横行无总,蒋介石的法西斯黑暗统治愈演愈烈,人民群众遭受无辜迫害,野蛮屠杀的事实,每日每时都在大量 11 ==========第21页========== 地普遍地发生着。《救人为医”,“救其子遗”,面对着这个残酷的阶级斗争现实,那些热心学医救人的医生们,所能救治的,只是死剩下来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奇零小数,就是这些被救治者,也仍然难免再被反动派屠杀的厄运。“小补之哉,鸟乎噫嘻”,离开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这个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医生的救死扶伤工作,对于杀人者正在毁坏的世界,最多不过是无关宏旨的小小修补,其客观效果,实在是有限得可怜。这首诗,在揭霹北洋军阀特别是国民党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的同时,表达了一个革命者深切关注国家命运的远大政治胸怀,紧凝着作者在求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的深刻体会。它启示那些不问政治,埋头于业务,自以为可以所学为国家服务的人们,要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积极参加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为彻底消灭那些屠杀人民的刽子手,把黑暗的旧中国变为光明的新中国而斗争。 C将)军事领导人,古代又称作帅。这里是指以蒋介石为首 的屠杀中国人民的剑子手们。 〔子遗〕子,音结追,孤独。子遗,死剩下来的一两个人。〔乌乎噫嘻)鸟乎即鸣呼,表示感叹。噫嘻,悲叹的声音。 乌乎噫嘻,即真是可悲可叹啊! 12 ==========第22页========== 赠邬其山 廿年居上海, 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 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 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 南无阿弥陀。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书赠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的。据《鲁迅诗稿》,“辛未初春书请哪其山仁兄教正”的题款,知当作于一九三一年(此年即阴历辛未年)春二、三月。初编入《集外集拾遗》,后编入《集外集》。 毛主席指出:“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兼绅阶级支持餮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辛亥革命以后,从袁世凯 13 ==========第23页========== 称帝,张勋复辟,段祺瑞执政,到蒋介石上台,中国的统治阶级内部,为了各自的私利,一直在勾心斗角,相互倾轧,演出了一幕又一幕狗争骨头的丑剧。他们一上台,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ˉ残酷地镇压革命,屠杀无辜群众,霹出他们凶残的本性,但是,一且失势,便徉装有病,闭门读书,.礼佛诵经,或者出洋考察,似乎要翻然悔语,另作新人。诚如鲁迅所揭露的那样:“今之名人?又不同了,他要抹杀旧账,从新作人,比起常人的方法来,迟速真有邮信和电报之别。不怕迂缓一点的,就出一回洋,造一个寺,生一场病,游几天山;要快,则并一次会,念一卷经,演说一通,宣言一下,或者睡一夜觉,做一首诗也可以;要更快,那就自打两个嘴巴,淌几滴眼泪,也照样能够另变一人,和‘以前之我'绝无关系。”(《查旧账)作者在这首诗中,正是抓住了这些拿钢刀的和拿软刀的屠伯们,由得势到失势,由在朝到下野过程中的丑恶嘴脸,以锋利的笔触,戳破了他们的种种假相,画出了他j的反革命真面目。鲁迅先生对于阶级敌人本质的认识是深刻的,反动派决不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在今天,对我们仍然具有教育和启示作用。 〔郯其山)即内山完造。鲁迅将《内”字的日语发音写作 “郎其”,保留“山”字汉文,这样就合成…个中国式的姓名。内山完造(一八八五一一九五九),日本冈 14 ==========第24页========== 山县人,一九…三年来上海贩卖药品,一九一七年在上海开设内山书店。魯迅一九二七年十月从广州到达上海后,因经常去该店买书,便与内山结识。二人交谊至深,过往甚密。在反“围剿”斗争中,国民党反动当局加害鲁迅,内山多次为鲁迅提供方便条件,使其脱上。内山写过一本杂文集《活中国的姿态》,一九三五年十月在上海发行,鲁迅为这本书写了序言。抗日战争胜利后,内山回国。一九五九年,他以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身份,应中国人民对外文协邀请,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因患脑溢血症在北京逝世,遗体葬于上海。 〔廿年居上海〕内山-一九一三年来中国,到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二十年了。这二十年中,从辛亥革命到一九 三一年,正是中国风云变幻的时期,是清帝湛位,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段祺端执改,蒋介石上台等一系列改治事件相继发生,·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勾心斗角的二十年。作者在这里用“廿年”,一方面表现了内山定居中国二十年的时间概念,同时也包含着这二十年政治形势上的概念。 〔一阔脸就变)阔,阔气,得势,上台,掌权。鲁迅在《答杨邮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中说:“我所谓奸商者, 一种是国共合作时代的阔人,那时颂苏联,赞共产,无所不至,一到清党·时候,就用共产青年,共产嫌疑青年的血来洗自己的手,依然是阔人,时势变了,而不变其阔,一种是革命的绕将,杀土豪,倒劣绅,激烈得 15 ==========第25页========== 很,一有蹉跌,便称为“弃邪归正”,骂“土匪”,杀同人,也激烈得很,主义改了,而仍不失其骁。”这段话,可作为这句诗的一个注脚。 〔下野)旧社会称军政要人的下台、退隐为下野。此处指国民党的反动头子而言。 〔南无阿弥陀)南无(读那模),梵文的音译,“归敬”、“归命”、敬礼、皈(音归)依的意思,表示对佛法的尊敬。阿(读如倭)弥陀: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佛名,梵文音译的略称,意译无量光和无量寿。南无阿弥陀,就是向阿弥陀佛顶礼膜拜,一般作为佛教徒念佛的话头。“阿弥陀佛”一语,引伸、演变为世俗的口头语,则为“活该”、“报应”、“谢天谢地”之意。此处“南无阿弥陀”是双关语,有两层意思:一是讽刺那些下野的军阀政客装模作样的拜佛念经,一是认为那些屠伯们下台了,真是阿弥陀佛,报应报应,谢天谢地! 16 ==========第26页========== 为了忘却的记念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注释: 这首诗当作于一九三一年二月。《鲁迅日记》一九 三二年七月十一日载:《又书一小幅,录去年旧作,云:‘惯于长夜过春时,(略)。’即托内山书店寄去。“忍看”,《日记》作“眼看”多“刀丛”,《日记》作“刀边”。一九三三年二月七一八日,鲁迅又将此诗写入《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此文最初发表于该年 四月《现代》第二卷第六期,后编入《南腔北调集》。原诗无题,现从文题。 17. ==========第27页========== 一儿三一年,鲁迅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网的血》里谈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时指出:“统治者也知道走狗的文人不能抵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于是一面禁止书报,封闭书店,颁布恶出版法,通缉著作家,一面用最末的手段,将左翼作家速捕,拘禁,秘密处以死刑…”。“左联”五烈土遇著,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一九三一年…月十七日,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柔石、李伟森、胡也颜、冯铿、殷夫五位左翼青年作家。二月七日深夜,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把他们秘密枪杀了。柔不等人被捕行,鲁迅被迫于一月二十日离开寓所,到日本人开设的“花园庄旅舍”暂避,一直到二月二八日才回旧寓。当确知柔石等人牺牲的消息后,鲁迅深夜里独自一人站在旅馆的院子,吟就这首郁怒清的诗篇。在《为了忘郑的记念》一文里,鲁迅回忆到当时的情况时说:“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拾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惯于长夜过春时,…”。”在这首诗中,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新统治和血腥屠杀,进行了深刻的羯露,表示了无比的愤概,对死难烈士寄托了深切的哀思。“惯于长夜过春时”,“怒向刀丛觅小诗”,这些忧愤深广,激励人心的诗句,!厨集中而充分地抒发了一个共产主义 上8 ==========第28页========== 战士,在凶恶而疯狂的敌人面前所具有的那种毫无畏惧、奋然前行的英雄气概和坚贞不屈、战斗到底的革命意志。 〔长夜〕 漫长的黑夜。这里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中国社会。全句的意思是,在白色恐怖笼罩的险恶环境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天,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的战斗岁月,:我已经习以为常了。 〔挈妇将雏)挈,音窃qè,‘携。将,带领。雏,小鸟,这里指小孩。挈妇将雏,即携着妻子、领着小孩的意思。《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日载:《下午偕广平携海婴并许媪,移居花园庄。”许广平在《鲁迅先生与海婴》一文中记述:·“刚刚安顿不久,就遇到一九三一年 一月的柔石被逮事件,他和冯铿都曾经到过我们住所,而且传出来的消息,也从柔石探问过鲁迅,这直接的追 ··求,可能无辜被逮的。只是他一个人出走也不大妥当,我们在患难中也不能共生死在一处吗?还是把我们留在原处实在不好,这回是三个人连同女工一位,租了一间外国旅馆,住下来了。这时海婴不过一岁零三个月,刚学走路,在窄窄的一小间房里,较暖好的大床,让给海婴和女工睡,我们是在靠门口的一张比较小的床上。”这些资料,可作为“挈妇将雏”的个注脚。 .〔鬓有丝)鬓角有白发。〔依稀).·仿佛。 19 ==========第29页========== 〔慈母泪)当时作者的母亲住在北京,因担忧作者的险恶处境而下泪。鲁迅一九三一年二月四日致李秉中信中说,“上月中旬,此间捕青年数十人,其中之一,是我学生(或云有一人自言姓鲁)。飞短流长之徒,因盛传我已被捕。…文人一摇笔,用力甚微,而于我之害则甚大。老母饮泣,挚友惊心。十日以来,几于日以发缄更正为事,亦可悲矣。”此可作为理解“慈母泪”的一个注脚。全句的意思是,梦里仿佛看见遇难者和被迫害者的母亲,在为儿子的遭际伤心掉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变幻,变化不定。大王,旧时占领山寨、打家劫舍的强盗的通称,·这里指蒋介石和国民党各派军阀的头子。全句的意思是说,国民党各派军阀,不断混战,今天是这一派占优势,明天又是另一派占优势,今天是这一派抢占的地盘,明天又成了另一派抢占的地盘,政局动荡不定。 〔朋辈)朋友们,此指同一营垒的战友,即遇害的五个左翼青年作家。 〔刀丛〕形容白色恐怖如刀斧林立。 〔觅小诗〕觅,音密m,寻找。觅小诗,即写一首小诗。全句的意思是说,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刀丛剑树中,怀着满腔愤怒,写出战斗的诗篇,揭发和控诉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的罪行。 〔吟罢低眉无写处〕吟罢,诗作成了。低眉低头。无写处,没有地方发表。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谈到此诗 20 ==========第30页========== 时说:“但末二句,后来不确了,我终于将这写给了个日本的歌人。”“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缁衣缁,音资z了,黑色。许寿裳在《上海生活一前 五年》一文中,记述鲁迅对他解释作这首诗的情况:“那时我确无写处的,身上穿着一件黑色袍子,所以有缁衣’之称。”(见《亡友鲁迅印象记为) 菲 21 ==========第31页========== 送0.E.君携兰归国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一年二月十二日书赠日本友人小原荣次郎的。后编入《集外集》。 《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二月十二日载:“日本京华堂主人小原荣次郎君买兰将东归,为赋一绝句,书以赠之。诗云:椒焚桂折佳人老,(略)。””字句与此悉同。 O.E.就是小原荣次郎的英文音译缩写。当时,他在 日本东京桥开设京华堂,经营中国文玩和兰草。小原荣次郎是内山完造的朋发,经内山的介绍,与鲁迅有了交往。 这是一首赠别诗,与《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同一时期。当时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变本加厉,那 22 ==========第32页========== 些“黑暗的动物”穷凶极恶,绑架并暗杀革命作家。左联成员柔石等五位背年作家就在一九三一年一月中七日遭到了非法逮捕。反动派在柔石身上搜到一张鲁迅和北新书局签订的合同,因此株连,鲁迅被迫避入日本人开设的花园庄公寓。就在鲁迅避难期间,噩耗传来,五位作家于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被国民党上海龙华瞥备司令部枪杀了,柔石身中十弹。鲁迅听到这个消息,回想起这些直率、坚定、诚悬、勤奋的革命青年的音容笑貌,心情十分沉重,痛感自已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为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为了悼念死难的革命烈士,更为了鼓舞革命的同志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英勇战斗,鲁迅拿起战斗的笔,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一文。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他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们:“我们现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铭记,纪念我们的战死者,也就是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永远在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的不断的斗争。”、也正是在这一种心绪中,鲁迅写下了送日本友人小原荣次郎携兰归国的诗。诗中以椒、兰等芳草香花比喻革命志士,以荆、榛等恶草恶木比喻国民党黑暗统治。椒焚桂折,革命志士惨遭杀戮。在这荆榛遍野、恶人当道的旧中国,那里会可借将兰草送给东归日本的远客呢?诗中句句在说兰,但寓于物,感物抒怀,处处表现出鲁迅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深仇大恨和决心与之斗争到底的坚韧 23 ==========第33页========== 精神。 〔椒焚桂折)犹言焚椒折桂。椒是香料,桂是香术。“焚椒”“折桂”,比喻国民党反动派残害革命志士。 〔佳人老)佳人,喻革命者。佳人老,指革命者遭到敌人百般折磨和摧残。 〔独托幽岩)说兰草不怕环境险恶,顽强地挺立在幽岩中。《楚辞·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此处“独”字不作孤僻解,含有不为恶势力所屈服,偏要顽强地战斗下去的意思。 〔素心)兰以素心为贵,此以喻高洁情操。陶潜《移居》诗:“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芳馨遗远者)馨,音心×T,香气。芳善,这里指兰花。遗, 音味wèi,赠送。《楚辞·九歌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楚辞·九歌·湘夫人》:“睾(音千qi)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远者,本指高贤之士,这里指日本友人小原荣次郎。 〔故乡如醉)故乡,指祖国。醉,通悴,憔悴。如醉,这里指在蒋介石反动派统治下,国难深重,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24 ==========第34页========== 赠日本歌人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书赠日本剧评家升屋治三郎的。后编入《集外集》。 《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载:“午后为升屋…书自作一幅,文录于后‘春江好景依然在,(略)”。”诗句与此稍异:“远”《日记》作“海”,“望”作“忆”。 原诗所写的条幅末题:“辛未(按即一九三一年) 三月送升屋治三郎兄东归。”日本歌人,即指升屋治三郎。 此诗系赠别之作。当鲁迅先生写这首诗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内部新军阀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形成了远比北洋军阀时代更大的混战局面。在写此诗的前一年, 25 ==========第35页========== 一九三○年四月,爆发了冯、阎、桂共同反蒋大战,战线延绵数干里,历时七个月。九月间,各派反蒋政客在北平成立了另一个“国民政府”,推阎锡山为主席,与南京对抗。。一九三一年二月,胡汉民与蒋介石因剂害冲突,大起争执,被蒋囚禁,广州胡派人物狱起反蒋浪潮,汪精卫等在广洲又成立了一个“国民政府”。各派军阀都受不同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操纵,玩弄着各种政治的和军事的把戏,混战一天激烈-一天,一天扩大一天,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配合对革命根据地的反革命军事“围剿”,在国统区疯狂进行反革命文化“围剿”,残酷镇压国统区的文化革命运动。一切略有革命性的书刊,连翻译的外国童话集,甚至红色封面的书,都在禁止之列。白色恐怖遍于中国,进步作家屡遭杀害。就在作者写这首诗的前-一月,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秘密枪杀了五位左翼青年作家。当时的上海文艺界,由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委员和警备司令部的侦缉队长把持着。上海刷坛在这种法西斯统治下,只准演出一些神怪的和色情的戏刷。正如鲁迅给韦素园信中所说:“上海的市民是在看《开天辟地》(现在 .已到尧皇出世了)和《封神榜》这些旧戏,新戏有《黄慧如产后血崩》(你看怪不怪?)”。 鲁迅这首《赠日本歌人》,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写的。诗的头两句是说,春江的美丽景色依然存在,来自日本的客人却要在这个时候远行归国了。·暗示除春26 ==========第36页========== 江自然景色外,社会上却是一番极其黑暗恐怖景象。后两句,是劝歌人不要回头远望上海的歌舞,因为横行于舞台上的尽是牛鬼蛇神。结句“西游演了是封神”语意双关,既是对当时上海剧坛一片乌烟瘴气的生动概括,又是对国民党反动派政治舞台上争权夺利、群魔乱舞的有力讽刺,表现了作者对蒋介石黑暗统治的无比愤慨和极端痛恨。 〔春江)春申江的简称。·相传上海黄浦江为战国时楚国的春申有君黄歇所开,故称春申江。本诗作于春天,“春江”又点明时令的意思。 〔征人)古时称远行的人为征人。李煜《望远行》:“征人归日二毛生。”此处指来自远方的异国客人升屋治三郎。〔西游、封神)指当时上海演出的京剧《西游记》和《封神榜》。当时的京剧本《西游记,宣扬反动的封建迷信思想,与明吴承恩所著一百回小说《西游记》的思想意义迥不相同。《封神榜》中所写的是封神斗法等荒诞离奇的故事。 27 ==========第37页========== 无题 大野多钩棘, 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是, 万籁静愔揞。 下土惟秦醉, 中流辍越吟。 风波一浩荡, 花树已萧森。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于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书赠日本友人片山松藻女士的。编入《集外集》中。 《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载:“午后为升屋、松藻、松元各书自作一幅,文录于后…‘大野多钩棘,(略)’。”字句悉同。 松藻姓片山,当时在上海,同年八月与内山完造的弟弟内山嘉吉结婚。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经指出, 28 ==========第38页========== 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七年这一段时间中,“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侧和文化‘围剿’。”又说:“这两种‘围剩’,在帝国主义策动之下,曾经动员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反革命力量,其时间延长至十年之久,其残酷是举世未有的,杀我了几十万共产党员和青年学生,摧残了几百万工农人民。”鲁迅这首诗正写在三十年代初期,即两种反革命“围剿”空前残酷,中国社会空前黑暗的年代。 从一九三○年十二月到一九三一年一月,蒋介石发动十万军队,对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反革命军事“围剿”。但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进犯。一九三一年春,蒋介石贼心不死,又调集二十万大军,密谋策划,准备发动第二次“围剿”。为了配合这一反革命军事行动,在国统区大搞恐怖政策,于一九三一年一月三十一日颁布所谓《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规定:凡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运动者,处死刑凡宣传上述运动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凡接受以上宣传者,处十年以上徒刑,等等。同时派出大批走狗、特务,绑架、拘禁以至秘密杀害成千成万的无辜人民,真是“杀人如草不闻声”,举国上下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之中。 《无题》这一首诗正写于左联五作家惨遭杀害、鲁迅避难后回寓的第五天。作者怀着满腔悲愤,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残杀人民,倒行逆施的滔天罪行。 29 ==========第39页========== 〔大野)大地。 〔钩棘〕音勾吉9δu,刺人的草。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兵器。钩,似剑而前半部呈弯曲状兵器。棘同戟,一种有枝的兵器。这里是指国民党的反动武装。 〔长天〕'辽远广阔的天空。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战云〕战争鸟云,指战争的气氛。 〔袅袅〕袅,音鸟nio,袅袅,摇曳的样子。〔万籁〕 籁,音赖1ài,发声的孔窍。万籁,切响声。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繁音。” 〔揞愔〕音因yTn,沉静,寂静。 〔下土〕天下。屈原《离骚》:“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王逸注:“下土,谓天下也。” 〔秦醉〕典出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悦)秦穆公而觐(音禁,接见)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赐)用此土,而剪诸鹑首。”。在这里,鲁迅借用此典,暗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虐统治,寄寓了他对这种统治的愤慨和憎恶。〔辍〕音绰cuò,中断,停止。 〔越吟)越国的歌吟,请思念祖国而发出祖国的歌声,典出《史记•张仪列传》:“越人庄葛(音戏x),仕楚执连,有顷而病。楚王日:‘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建,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待御官)对日:‘凡人之思 30 ==========第40页========== 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庄舄久离越国,犹作越声,表示不忘祖国。后人就用越吟比喻爱国的声音。这两句是说,当时的中国被残暴的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着,广大人民的爱国正义呼声,遭到压制,革命的路途中,出现了暂时的曲折和低潮。〔浩荡〕广大的样子。 〔萧森〕草木凋谢、衰飒(音萨sà)的景象。这二句是说,在狂风暴雨洗劫下,万紫千红的花木凋零了。诗人通过象徵性手法,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力量的暴虐行径。 81 ==========第41页========== 湘灵歌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形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书赠日本朋友片山松元的。后编入《集外集》。 《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载:“午后为升屋、松藻、松元各书自作一幅,文录于后:…昔闻湘水碧于染,(略)。’”诗中“如染”,《日记》中作“于染”,“胶如皓月”作“皓如素月”,“零落”作“苓落”,与此诗微异。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七一五”蒋介石、汪 32 ==========第42页========== 精卫集团相继叛变,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了突然袭击,生气勃勃的中国大革命被葬送了,全中国变成了白色恐怖的世界。但是,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理好同伴的尸直,他们又继续战斗了。”(《论联合政府》) 一九二七年十月间,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并冈山挺进,开创了以井冈山为中心的湘赣根据地,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至一九三○年冬,红军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蒋介石对此惊恐万状,集结了十万兵力进攻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反革命“围剿”。当时我红军约四万 人。一九三O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战役开始,红军在黄岗 方面集中了最大兵力向敌军袭击,“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全部歼灭张辉瓒师。接着又追歼谭道源师半数。由 一九三O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到一九三一年一月一·日,五 天时间,共消灭敌人一个半师,缴枪一万三千枝。鲁迅这首诗,就是在毛主席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有了很大发展,红军第一次反“围剿”取得辉煌胜利之后不久写的。正如周建人同志所说:“鲁迅身处白区,心向苏区,写了《湘灵歌》、《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等不少诗歌,热情地歌颂了毛主席所领导的红色根据地。”(《学习鲁迅深人批修》,载《红旗》杂志一九七一年第三期)当时国民党反动派还以“红军领袖”之名加害 33 ==========第43页========== 鲁迅,革命人民却从这个“罪名”中知道了鲁迅和红军的亲密关系,对鲁迅更加崇敬,更加爱戴。 诗的前四句,作者用神话中湘灵女神的喜悦,象征性地歌颂了红色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的辉煌胜利;后四句写出了国民党统治区一片黑暗恐怖景象,虽然湘灵传来了红军胜利的消息,但是国民党反动派“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人民群众无法听到。“太平成象盈秋门”句,对国民党反动派装点升平,自欺欺人,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湘灵)屈原《楚辞·九歌》中的“湘夫人”。《后汉书·马 融传》注:“湘灵,舜妃,溺于水,为湘夫人也。”即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湘水女神,也就是毛主席所作七律《答友人》中的“帝子”。· 〔湘水〕即湘江,湖南四大河流之一,源于广西海阳山,.流入 湖南,经长沙,向北入洞庭湖。〔碧如染)清澄碧绿象颜料染过似的。 〔胭脂痕〕红色的痕迹,比喻红色根据地的美景。〔皎如皓月)湘灵象明月一样皎洁。 〔窥形云〕窥,音亏ku,从空隙里着。形云,红云。 〔高丘〕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庄之无女。” 高丘,楚国山名。女,指贤臣。言哀伤楚国没有贤臣。这里高丘指国民党统治区。 〔竦中夜)竦同悚,音怂sǒng,危惧。说国民党统治区的人 民连夜里都恐惧不安。 34 ==========第44页========== 〔芳荃零落无余春)芳荃,香草。屈原《离强:“荃不察余之中情兮。”王逸注:“荃,香草也。”又,王逸《离骚经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芳荃零落,喻革命志士惨遭杀害。无余春,没有一点春天的气息。〔鼓〕弹。 〔瑶瑟)瑟是一种多弦的弹奏乐器,上面嵌着美玉,所以叫瑶瑟。这句是说,革命根据地的胜利喜讯,国统区人民 一点也听不到。 〔太平成象〕《通鉴·唐纪六十》太和六年:唐文宗问宰相牛僧孺:“天下何时当太平?”牛僧孺说: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成象,形成具体的现象,这里是反语。作者用“太平成象”来讽刺国民党统治,更富有力量。当时国民党统治区里,连年军阀混战,工农群众惨遭杀戮,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事蒋介石在“围剿”革命根据地时又吃了大败仗。诗中讽刺:在这样情况下,国民党反动派还在它的巢穴南京粉饰太平,欺骗人民。 〔盈秋门〕盈,充满。秋门,唐李贺《自昌谷到洛后门》:“九 月大野白,苍岑竦秋门。”曾益注:“洛阳有宜秋门千秋门。”洛阳是东都,这里借秋门来指国民党的巢穴南京。 35 ==========第45页========== 无 题二首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二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注释: 这两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一年六月十四日分别书赠日本的宫琦龙介和白莲女的。初编入《集外集拾遗,后编入《集外集》。 《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六月十四日载:“为宫琦龙介君书一幅云:大江日夜向东流,(略)。”又为白莲女士书一幅云:‘雨花台边埋断戟,(略)。’”诗与36 ==========第46页========== 此同。一九六一年宫琦龙介将鲁迅书写原件照片送北京鲁迅博物馆。原件照片中“群雄”作“英雄”,“不可见”作“查不见”。宫琦龙介和白莲女士是夫妇,当时在上海,与鲁迅有来往。 一九二八年,蒋、冯、阎、桂四派军阀联合战胜张作霖的几个月后,又开始了这些新军阀之间的混战。一九 二九年三月,首先发生了蒋、桂之战。十月,发生了蒋冯战争。一九三○年三月,冯、阎、桂三集团共同反蒋。 四月,正式揭开了空前的军阀大混战。东起山东,西至襄樊,南迄长沙,在绵延数千里的战线上,展开了各路军阀的大厮杀,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难以数计的损失。 九月,反蒋派在北平成立另一个“国民改府”,推阎锡山为主席,与南京对抗。十一月,阁、冯失败,形成了蒋介石在形式上的统一局面。一九三一年二月,蒋介石与胡汉民因权势之争,蒋扣留胡于南京汤山。胡派首脑古应芬对蒋介石以行政院长软禁立法院长的独裁不满, 四月三十日,四监委(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在广州以通电形式发表“弹劾蒋中正提案”,并提出蒋介石种种独裁事实。五月,汪精卫和西山会议派政客邹鲁等纷纷南下,孙科也辞职南下,到港后与汪合流,并相继聚于广州。五月二十七日,在广州组成以日本帝国主义为背景的“国民政府”,与以美英帝国主义为背景的南京“国民政府”相对抗。从此宁粤分裂,造成国民党统治分崩离析的局面。 37 ==========第47页========== 同时,蒋介石又调集兵力二十万,于一九三一年四月,向中央根据地进攻。中央红军三万余人,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充分发挥了运动战的战术,从五月 十五日开始,到三十日结束,在十五天内,从江西东固、富田一直打到福建的建宁,·自西而东,横扫八百里,共消灭敌人三万余,缴枪两万余支,敌总司令何应钦狼狈逃回南京,蒋介石第二次反革命“围剿”又被粉碎了。 这一时期,对于蒋介石的反动政权来说,北方阁、冯势力犹存,南方宁、粤分裂,粤方筹划武力讨蒋,蒋的大部分兵力与红军作战惨败,因此,南京小朝廷真是 四方受敌,坐卧不宁了。 在国民党统治区,自从蒋介石“四一二”叛变后,到处布满刑庭、牢狱、秘密特务机关,用酷刑、枪杀、活理等等手段,在宁可枉杀一干,不可使一人漏网”口号下,对革命人民展开血腥大屠杀,中华民族无数优秀儿女惨遭杀害。就在一九三一年,从二月七日在上海枪杀“左联”五烈土,到年底,反动派在全国就屠杀了 一百万人以上。蒋介石反动派安想把革命人民斩尽杀绝。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革命的根子是无论如何除不尽的。 诗的第一首,写出国民党反动统治已分崩离析,呈现出日暮途穷的凄凉没落景象。第二首是作者悼念革命烈土,发出慷慨悲壮的高歌。 38 ==========第48页========== 〔大江日夜向东流)这里比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江河日 ·下。 〔聚义群雄又远游)聚义群雄,这里是反用,指国民党反动 派各派系头目的集合。远游,指出走。当时国民党内失势一派,如孙科、王宠惠等离开南京。孙科到广州,王笼惠出国。全句说,由于内部派系斗争激烈,聚首头目又鸟兽散。 〔六代绮罗)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建都 在建康(南京)。绮罗,轻软精美的丝织品,这里指城市的繁华。全句说,蒋介石集团想维持六朝似的繁华景象,只能成为梦幻。 〔石头城上月如钩〕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又为南京的代称。鲁迅嘲讽南京友动统治集团公崩离析,日薄西山,虚假的繁华已成梦幻,只剩下一弯残月挂在石头城上的凄凉景象。 〔雨花台〕原名石子岗,在南京市南聚宝山上。地多五彩小 石,晶莹可爱,名雨花石。本为南京名胜,蒋介石把它划为秘密杀害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刑场。其中有个山凹,烈士尸骨堆积如山,当地人民称为“楼上楼”(髅上髅)。解放后,辟为烈士陵园。 〔埋断戟)由唐朝杜收《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句而来。戟,音已川,古代兵器。断戟,折损的武器。全句说,革命烈士的忠贞骸骨埋葬在雨花台,而他们的革命 39 ==========第49页========== 志节永不销磨,长存不朽。 〔莫愁湖)在南京水西门外。相传六朝时洛阳女子名莫愁者居此,故名。梁武帝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余微波)留下细微的水波。这是象徵革命烈士遗留的革命精神永不泯灭。 〔思美人门屈原《九章•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 (立着看)。”这里指怀念革命烈士。 〔浩歌)悲壮的歌声。全句说,怀念革命烈士,遥望江天,慷慨悲歌。 40 ==========第50页========== 好东西歌 南边整天开大会,北边忽地起烽烟,北人逃难南人嚷,请愿打电闹连天。还有你骂我来我骂你,说得自己蜜样甜。文的笑道岳飞假,武的却云秦桧奸。相骂声中失土地,相骂声中捐铜钱,失了土地捐过钱,喊声骂声也寂然。文的牙齿痛, 武的上温泉, 后来知道谁也不是岳飞或秦桧,声明误会释前嫌,大家都是好东西, 41 ==========第51页========== 终于聚首一堂来吸雪茄烟。 注释: 这首《好东西歌》,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 十一日出版的《十字街头》第一期,署名阿二。后编入《集外集拾遗》。《十字街头》是鲁迅在上海主编的“左联”刊物。 以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为发端,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对中国的大规模的武力侵略。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寇得寸进尺,很快侵占了我东北大片领土。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于九月 二十日、二十二日接连发表宣言,抗议和谴责日寇的侵略罪行,并揭露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卖国实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影响下,全国各地爱国学生纷纷赴南京请愿,蒋介石被迫与学生会见,他在愤怒的爱国学生面前表示,他愿意作岳飞,只是后方有秦桧。他把广州方面反对他的人比作秦桧,以掩饰他的卖国罪行。早在一九三一年二月间,蒋介右就与胡汉民争夺权利,蒋深恐胡逃出南京和他对抗,借故把胡扣留于南京汤山,引起两广胡派人物的激烈反对。五月间,胡派在广州另组国民政府与南京对抗。九月间,宁(南京)、粤(广东)之间爆发战争。从此造成宁、粤分裂的局面。“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人民反对军阀混战的压力下,宁粤双方不得不从武力争夺转化为分脏谈判。42 ==========第52页========== 南京方面派陈铭枢、蔡元培、张继赴广洲要求议和。广州方面提出,以释放胡汉民和蒋介石下野为条件。胡释放后,双方以“共纾国难”为幌子,于一九三一年十月 二十七日在上海举行宁粤和会。开会时,粤方代表要求蒋介石下台,宁方代表反对。双方唇枪舌剑,互相谩骂。宁方骂感方是秦桧,粤方说蒋介石自比岳飞,是骗人的鬼话。宁方吴稚晖化名发表了讽刺粤方的谈话,蒋介石在南京也公然翻脸,发表有关和谈的演说,引起粤方代表反感,于是开第五次会后,和谈就中断了。以后又经陈铭枢斡旋解释,才继续开会,最后决定双方分别在南京和广州同时召开国民党“四代大会”,这才结束了这一场狗咬狗的争吵。在双方骂来骂去的那些日子里,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侵占我东北大片国土。国民党反动派在国家民族危亡的严重时刻,无心抗日,却热衷于派系斗争,并且假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热情,向人民骗取救国捐,大发国难财,可谓无耻之极。 这首《好东西歌》即以此为题材内容,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祸国殃民的本质,无情地嘲讽了这一群反动家伙的丑恶嘴脸。诗的前四句,形象地写出了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正当国民党反动派整天忙于在南京和广州分别召开“四代大会”的时候,日寇把侵略的战火烧到了辽西的锦州。接着追述了宁、粤两派不仅在相骂声中断送了祖国的大片锦绣河山,而且还打着“救国”旗号,搜刮民脂民膏,大发国难财。最后,双方权利得到暂时妥协, 43 ==========第53页========== 又聚首一堂,表示合作。作者用“大家都是好东西”一语,对国民党反动派这伙卖国贼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南边整天开大会)指国民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 京(十一月十二日至二十二日)和广州(十一月十八日至十二月五日)分别召开。 〔北边忽地起烽烟)指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日本侵略 者进攻锦州。烽烟,古代军事报警的一种信号。有敌情,就在高山上举火,用升起的烟来报警。此处指战火。 〔岳飞)(一一○三一一一四二)南宋主张抗战、反对投 降的著名军事家。绍兴九年(一一三九),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与金议和,岳飞上表反对,力主收复两河、燕云。绍兴十年,金破坏和约,进兵河南,岳飞反击,于郾城大破金军,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义军纷起响应,宋、金战局一时改观。而赵构、秦桧一心求和,一天中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岳飞退兵。后又诬岳飞谋反,把岳飞及其养子岳云,部将张宪,同时杀害。 〔秦桧〕(-OOーーーー五五)南宋大汉奸。绍兴年间 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为高宗所宠信。他主张投降,主持和议,决定向金称臣纳币的政策,杀害抗金名将岳飞等多人,为人民所痛恨。〔前嫌〕从前的怨隙。 〔雪茄烟〕是一种外来的用烟叶卷成的卷烟。 44 ==========第54页========== “言词争执”歌 一中全会好忙碌,忽而讨论谁卖国,粤方委员叽哩咕,要将责任归当局。吴老头子老益壮,放屁放屁来相嚷,说道卖的另有人,不近不远在场上。有的叫道对对对,有的吹了嗤嗤嗤,嗤嗤一通不打紧,对对恼了皇太子, 一声不响出“新京”,会场旗色昏如死。许多要人夹屁追,恭迎圣驾请重回, 大家快要一同“赴国难”, 45 ==========第55页========== 又拆台基何苦来?香槟走气大菜冷,莫使同志久相等,老头自动不出席,再没狐狸来作梗。况且名利不双全,那能推苦只尝甜?卖就大家都卖不都不,否则一方面子太难堪。 现在我们再去痈快淋漓喝几巡,酒酣耳热都开心,什么事情就好说,这才能慰在天灵。理论和实际, 全都括括叫, 点点小龙头, 又上火车道。 只差大柱石,似乎还在想火拼,展堂同志血压高,精卫先生糖尿病,困难一时赴不成, ,46 ==========第56页========== 虽然老吴已经受告警。这样下去怎么好,中华民国老是没头脑,想受党治也不能,小民恐怕要苦了。但愿治病统一都容易, 只要将那“言词争执”扔在茅厕里,放屁放屁放狗屁,真真岂有之此理。 注释: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五日《十字街头》第三期,:署名阿二。后编入《集外集拾遗》。 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派系斗争激烈。一九三一年 十月间,虽然各派之间求得暂时妥协,举行了上海和会,实际上宁粤两派仍然严重对立,所以上海和会只好议决广州、南京双方分别同时召开“四代大会”,选出同样数目的中委,然后十二月间在南京召开四届一中全会。一中全会前夕,广州方面提出,蒋介石如不履行下野诺言,他们将在广州召开一中全会。蒋介石被迫于十 二月十五日,辞去国民政府主席以及所兼各职,各地中委才会集南京,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九日,召开了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 47 ==========第57页========== 参加一中全会的两派代表,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所以会议一开场,就互相指责,互相谩骂,大吵大闹,各不相让,顿时会场乱作一团。当时的国民党报纸把这种丑态美其名曰“言词争执”。 早在一中全会之前,由于蒋介石南京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寇长驱直入,仅百余日,东北三省全部沦丧。所以一中全会一开场,粤方就指责蒋介石南京政府应负卖国责任。蒋方吴稚辉破口大骂“放屁放屁”,又说“国内有卖国贼,此贼即在眼前。”粤方认为吴稚辉用意险恶,群起表示不满。孙科随即发表谈话,指责吴稚辉“含血喷人,蓄意中伤”,愤然乘车赴沪,会议陷入僵局。那时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都不在南京,孙科是一中全会重心人物。又事前宁粤双方协议,由孙科组成“统一政府”。因此孙科拂袖而去,宁方颜感焦虑,即派于右任、何应钦等人赴沪劝驾,另外又警告吴稚辉不要随便发言。一场狗咬狗的争吵,就此暂告平息,孙科重回南京。 一中全会选林森为国府主席,孙科任行政院长,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等为中执会常委。蒋虽下野,大权在握,随时准备卷土重来。汪精卫以糖尿病为名,避居上海医院,暗中同宋子文勾结一起拆孙科的台。胡汉民高血压,滞留香港,策动陈济棠反蒋。孙科“统一政府”徒具虚名,三大首领各怀鬼胎,大小军阀互相对垒,国民党内部一片混乱,最终蒙受灾难的仍然是无辜 48 ==========第58页========== 的人民。 《“言词争执”歌》就是以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为题材的政治讽刺诗。作者抓住一中全会上讨论“谁卖国”这个关键问题,击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要害。始而“粤方委员叽哩咕,要将责任归当局。”继则“吴老头子老益壮,放屁放屁来相嚷。”宁方拍手叫好,粤方嗤之以鼻,孙科愤而出走,于是,“许多要人夹屁追,恭迎圣驾请重回”,说尽了许多甜言蜜语:“卖就大家都卖不都不,否则一方面子太难堪。”真是丑态百出,无耻之尤!这就彻底揭穿了所谓“共赴国难”的伪装,刻画出这伙卖国贼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肮脏灵魂,点破了双方都是一丘之貉的实质,从政治上给予国民党反动派以有力的打击。 〔粤方委员)指属于广州方面的胡汉民、汪精卫、孙科等派 系中人物。 〔叽哩咕)形容发言。 〔当局)指南京的蒋介石政府。 〔吴老头子)即吴稚辉(一八六六一一九五三),名敬 恒,江苏武进人,清光绪举人。一九○二年与章太炎等参加《苏报》工作,一九○三年《苏报》被封,由于他的出卖,章与邹容被捕。一九○五年在法国参加同盟会。 一九二四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从一九二七年起,积极参加蒋介石反革命政变, 49 ==========第59页========== 主张用血腥的白色恐怖镇压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成为蒋介石的得力帮凶。一九五三年死于台湾。吴发言时,经常说“放屁放屁放狗屁,真真岂有之此理。”国民党中也有人称他为“吴老狗”。 〔皇太子)是对孙科的讽刺称呼。孙科于一九七三年九月十 三日病死台湾。〔新京)·指南京。 〔圣驾〕称颂帝王之词,此处指孙科,意含讽刺。 〔香槟〕即香槟酒,是装在瓶子里的起泡白葡萄酒。原产法 国香巴尼省。 〔在天灵)指孙中山先生的在天之灵。 〔括括叫〕原为上海方言,现已通行全国,犹言挺好挺好。,〔展堂〕胡汉民字。湖汉民(一八八八一一九三六),广 州人,国民党改客。一九○五年参加同盟会,一九二四年中国国民党改组,成为右派首领。一九二七年和蒋介石同谋发动反革命政变,历任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立法院院长等职。一九三一年与蒋介石争权,被囚禁。“九·一八”事变后释放,在广东策动陈济棠反蒋。一九三六年患脑溢血死在广州, 〔精卫)E脚汪精卫,名兆铭(一八八三一一九四四),大 汉奸。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东番禹。早年参加同盟会。一九一○年因参加暗杀清摄政王载沣被捕。一九二 五年在广州任国民政府主席。·一九二七年在武汉发动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以后历任南京国民党政府行 50 ==========第60页========== 政院长、外交部长等职。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一贯主张对日本妥协。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国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离开重庆,发表所谓“艳电”,公开投降日本,做了汉奸。一九四○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任主席、一九四四年死于日本。 51 ==========第61页========== 无 题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三日书幅赠给日本友人高良富子夫人的。初编入《集外集拾遗》,后编入《集外集》。 《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一月十二日载:“夜同广平往内山君寓夜饭,同座有高良富子夫人。”又,同年 一月二十三日载:“午后为高良夫人写一小幅,句云:‘血沃中原肥劲草,(略),。”诗与此同。 高良夫人,即高良富子夫人。高良富子当时是日本某大学教授,在上海居留不久,返日本后寄赠鲁迅日本出版的《唐宋元明名画大观》,鲁迅曾专函致谢。 一九三O年底到一九三一·年秋,不到一年的时间, 国民党反动派曾先后用十万、二十方、三十万兵力,向52 ==========第62页========== 中央苏区和工农红军发动了三次反革命军事“围剿”。苏区人民和工农红军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裕血奋战,顽强斗争,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巩固、扩大了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当时中央工农红军发展到十万余人,大小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十五个,一九三二年以江西瑞金为中心成立了“中国工农民主政府”,形成了武装斗争的高潮。 国民党反动派配合军事“围剿”,在国民党统治区疯狂地进行反革命文化“围剿”,查封书店,禁毁书刊,秘密杀害进步作家,实行极端反动的文化专制主义。但是,以鲁迅为首的左翼革命作家,在文化“围剿”中不畏艰险,和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日益壮大。正如鲁迅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中说的:“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今天和明天之交发生,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终于在最黑暗里,用我们的同志的鲜血写了第一篇文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却仍然滋长,因为这是属于革命的广大劳苦群众的,大众存在一日,壮大一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就滋长一日。”义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指出的,“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却正在这 一‘围侧’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国民党军事“围剿”、文化“围剿”的共同结果,是全国人民的觉悟,抗日运动的高涨。 在国民党内部,一九三二年一月间,孙科组成了号 53 ==========第63页========== ·称统一的“国民政府”,但由于内部争权夺利的复杂矛盾,国民党反动统治发生了严重危机。当时国民党的重要头目蒋介石被逼下野回奉化,汪精卫糖尿病在上海住院,胡汉民高血压留在香港。其他大小军阀纵横捭阖,互相对垒,国民党统治区十分混乱。新上台的孙科,事事棘手,上下交困,碰得焦头烂额,无法行使职权,一月二十二日晋渴中山陵,在陵前嚎啕大哭,一月二十五日即被逼下台。 鲁迅在这首诗中,控诉了国民党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的罪恶,热情歌颂了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的蓬勒发展和革命文艺的滋长壮大,揭示了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分崩离析的末日景象。 〔沃)浇灌。 〔中原)中国中部原野,这里泛指中国广大国土。 〔劲草)坚韧不易折断的草。这里指经过艰难困苦的考验,革命力量越发坚强壮大了。〔凝〕冻结。 〔春华)春花。这里比喻在白色恐布下,革命文艺随着革 命斗争的发展,日益滋长,开出了富有生命力的花朵。〔英雄多故〕英雄在这里是反语,指反动派头子蒋介石。多故,即多事,指蒋介石被迫下野串。 〔谋夫病〕谋夫即谋士。这里指国民党政客汪情卫患糖尿 ·病,胡汉民患高血压。 54 ==========第64页========== 〔崇陵〕高大的陵墓,指南京中山陵。 〔噪暮鸦〕黄昏时群集在坟堆上的鸟鸦鼓噪不休。孙科下台前,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二日在中山陵嚎陶大哭。这里以暮鸦鼓噪,形容孙科的号陶哭叫,同时比喻南京国民党小朝廷的反动统治混乱不堪,颜临末日。 55 ==========第65页==========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书赠柳亚子先生的。后编入《集外集》。 《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载:6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略)。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清’云云”。诗中“破帽”,《日记》作“旧帽”,“漏船”作“破船”。后来,鲁迅用这首诗给日本友人杉本勇乘写扇面,又把“冷对”作“冷看”。字句与此稍异。 56 ==========第66页========== 柳亚子(一八八七-一一九五八),江苏吴江人,近代诗人,爱国民主人士,是鲁迅的朋友。一九三二年 十月五日,小说家郁达夫及其妻子王映霞请鲁迅吃饭,柳亚子夫妇同席。席间,郁达夫问鲁迅:“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回答他。达夫打趣道:“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没有脱?”鲁迅说:“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这就是《达夫赏饭”、“偷得半联”的来由。“闲人”是鲁迅自称,因为成仿吾曾指鲁迅作品为“有闲”,鲁迅自称“闲人”是“以射仿吾也”。打油”是作者对自己诗作的谦诗。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需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需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草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主席这一段话,不但高度评价了《自嘲》这 一首诗,而且精辟地概括了鲁迅战斗的一生。 鲁迅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在那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大风暴中,他始终站在被压迫的人民大众一边,不畏强暴,不怕栖性,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五四”时期,他与尊孔复旧的封建顽固势力作斗 57 ==========第67页========== 争,北洋军阀时期,他与形形色色的叭儿狗们作斗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与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和文坛上的牛鬼蛇神进行斗争。在斗争中,尽管“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而共产主义者鲁迅却把个人安危置于度外,巍然屹立,用他的笔作刀枪,始终不渝地为人民的利益大声疾呼,为被压迫、被剥削的革命群众奋勇抗争,心甘情愿地充当人民大众的“牛”【正因为鲁迅对人民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反动派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他的围攻、迫害。三十年代初,这种迫害变本加厉。国民党反动派要尽各种花招,时而“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时而拔出带血的屠刀桐下、通缉,恨不得把鲁迅置之死地而后快。当时忠实执行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的周扬等“四条汉子”之流,配合国民党的反革命“围剿”,也造谣中伤,围攻鲁迅。鲁迅在敌人和所谓“期友”的包围中,处境十分险恶,失去了人身自由,过着动荡不安的半地下生活。一九三二年六月五日,他写给台静农的信中,曾反映了当时的情况:“沪上实危地,杀机甚多,商业之种类又甚多,人头亦系货色之 一,贩此为活者,实繁有徒,幸存者大抵偶然耳。”《自嘲》这首诗,正是鲁迅当时险恶处境和激愤心情的艺术反映,也是鲁迅光辉的战斗旅程的真实写照。它集中地抒发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无比憎恨和对人民大众的无限热爱的感情。尤其是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金声玉振,脍炙人口,凝集着作 58 ==========第68页========== 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充分表达了鲁迅对人民赤胆忠心,对敌人坚决斗争的彻底革命精神。 〔运交华盖)就是“交华盖运”。华盖,本为星名。《晋书·天文志》:“大帝上九星日华盖,所以复蔽大帝之座也。”后世星相家宣扬封建迷信,说人有时要“交华盖运”。鲁迅在《华盖集·题记》中说:“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破帽遮颜〕把破旧的帽子压得低低的,遮住自己的脸。〔漏船载酒〕漏船,漏水的船。载酒,置酒,设酒。这两句说明作者虽然处境险恶,却偏要迎难而上,大呼猛进。〔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需子牛〕干夫,指蒋介石及一切人民的敌人。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齐景公的幼子名茶,号安,幼时为景公所钟爱。景公曾口中衔绳,假作牛,使孺子茶牵之嬉戏,茶突然跌倒,扯掉了景公的牙齿。故“鲍子日:汝忘君子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鲁迅借用这个典故,注入了全新的内容,表示他决不向敌人屈服的战斗精神和甘为人民大众作牛的高贵品质。〔成一统〕躲进小楼,自成一统天下。意思是说,我虽居小楼,却自成一统天下,坚守岗位,坚持战斗。 〔管他冬夏与春秋】不管外面气候有什么变化。这个气候不仅指自然气候,更指政治气候。 59 ==========第69页========== 所 闻 华灯照宴敞豪门,矫女严装侍玉樽。忽忆情亲焦土下,徉看罗袜掩啼痕。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写给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的妻子内山真野的。初编入《集外集拾遗》,后来编入《集外集》。 《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载:“为知人写字五幅,皆自作诗,为内山夫人写云:华灯照宴敞豪门,(略)’。”字句与此悉同。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深入我腹地,烧、杀、淫、掠,无恶不作,蒋介石卖国改府祸国殃民,连年“围剿”红色革命根据地。加上军阀们争权夺利,混战连绵,广大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少人在战火和屠刀的摧残下,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与此同时,国民党四大家族、豪门权贵,不管国土论丧,60 ==========第70页========== 不管人民死活,加紧搜刮民脂民膏,过着纸醉金迷、清歌漫舞的荒淫生活。 《所闻》是社会阶级矛盾的一个特写。作者通过豪门欢宴的描写,勾划了楚楚可哀的少女形象:亲人死于非命,自已依人为奴,在富贵之家的一片欢笑声中,忽然想到自己的悲惨遭遇,禁不住伤心落泪,却又不敢形露于色,只得低下头,假装看自已的罗袜,偷拭泪痕。寥寥数笔,写出了两个阶级的尖锐对立,写出了作者对“矫女”的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罪恶统治的无比愤恨。 〔华灯〕装饰华美的灯。 〔豪门们豪富之家。泛指当权的达官贵人,反动统治阶级。〔矫女〕矫弱的少女。〔严装〕装扮端整。 〔待玉樽〕侍,侍奉。樽,音尊zū,古代的盛酒器具,酒杯。玉,极言其华贵。这里玉樽指华美的酒席。侍玉樽,侍奉在华美酒席旁边。〔情亲〕至爱的亲人。 〔焦土)被战火焚烧过的土地。杜牧《阿房宫赋》:“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拎焦土。” 〔佯看罗袜)徉,音杨yg,假装。罗袜,女性所穿的轻软的丝织袜子。 61 ==========第71页========== 无 题 (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十…日书赠给郁达夫的。后编入《集外集》。 《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载:“为知人写字五幅,皆自作诗。…为达夫,云:‘洞庭浩荡楚天高,(略)’。”诗中“木落”作“浩荡”,“猩红”作“心红”,“吟不得”作《吟亦险”。字句稍异。 鲁迅写这首诗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第四次反革命军事“围剿”正在湘鄂赣地区疯狂进行,蒋介石自任“剿共”总司令,下令实行三光政策,·所到之处赤野干里,鸡犬不留。所谓“换过人种,换过谷种,毛房要过火,石头砍三刀。”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加紧了对国 62 ==========第72页========== 统区的法西斯统治。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国民党中宣部公布宣传品审查标准,规定凡宣传共产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均为“反动”,凡批评国民党政策者均为“危害民国”,应“一律禁止”。全国上下被禁锢得象,铁罐头一样。 诗的前两句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洞庭”、“楚天”隐射湘鄂赣红色革命根据地,木落、天高是暮秋景象,这年的秋冬正是国民党“围剿”十分嚣张的时期,作者首先点明了地点、时间。第二句概括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狂嫖滥賭的腐朽本质和烧杀淫掠的滔天罪行。后两句着重秤击国民党的文化专制统治。屈原受到迫害,遭到放逐,尚能行吟江畔,放歌抒怀,写《离骚》那样的作品影而在蒋介石的“治绩”下,毫无言论自由,无法揭露国民党的屠杀罪行,象《离骚》那样的作品也就禁绝了。全诗基调悲愤,抒发了一个革命者,对蒋介石法西斯统治的深沉憎恶和强烈反抗的思想情绪。 〔洞庭木落〕洞庭,即洞庭湖,这里指湘鄂赣根据地。木落, 树叶纷纷落下,示深秋景象。《楚辞·九歌·湘夫人》,“绸娲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眉黛)古时妇女画眉用的黛石,称眉黛。〔猩红)指旧时妇女涂饰面颊、口唇用的胭脂。 〔涴战袍〕涴,音卧Wò,染污的意思。战袍,军衣。涴战袍, 染污了军衣。全句是对国民党反动军队骄奢淫逸腐朽本 63 ==========第73页========== 质的形象揭露。 〔泽胖〕聚水的洼地叫泽,泽畔就是水边。《楚辞·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离骚)《楚辞》篇名,战国时屈原所作。诗中反复倾诉作 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并通过神游天上,寻求出路而不得的怨愤心情的陈述,反映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 64 ==========第74页========== 赠画师 风生白下于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六日写给日本画家望月玉成的。 《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月二十六日载:“为画师望月玉成君书一笺,云:‘风生白下千林暗,(略)’。”字句悉同。此诗初编入《集外集拾遗》,后编入《集外集》。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期,是中国社会空前黑暗,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统治更加严酷的时期。他们日益猖獗地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不择手段地镇压国统区的民主革命运动和进步文化运动,如鲁迅所说,“文禁如毛,缇(音题t)骑遍地”,“杀机甚多”,白色恐怖遍于国中。“从当事者看来,似乎以 65 ==========第75页========== 为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是一定可以‘剿尽杀绝’的了。但结果却相反,两种围剿?都惨败了。”“作为这两种‘围侧?之共同结果的东西,则是全自人民的觉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战,不断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加强根据地的建设,给予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推动着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民主革命浪潮日益高涨。《贈画师》这首绝句,礙结着作者在这种现实阶级斗争中的感受和理想。诗的前两句,通过“千林暗”、“百卉殚”的形象概括,象征性地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恐怖统治,揭示了造成这种黑暗的原因;诗的后两句,在对日本画家望月玉成的希望中,蕴含着作者改变这种黑暗恐怖统治,热切向往人民革命的春天的美妤理想。 〔白下)南京的别称。唐时曾改称金陵(南京)为白下。〔百卉殚)卉,音会hui,花草。百卉,各种花草。弹,音丹dā,尽,这里是枯萎,调落的意思。以上两句说,从南京城里吹出来的阴风使千林万树笼罩上了黑暗,弥漫着天地的愁云惨雾使百花调落净尽。这两句暗喻国民党反动政府统治下的黑暗恐怖情景。〔愿乞)希望,.请求。 〔意匠)晋陆机《文赋》:“意司契而为匠。”义同“匠心”。比喻艺术创作上新颖独到的构思,有如能工巧匠别出心66 ==========第76页========== 裁的设计一般。〔研)细膳。 〔朱墨〕用红颜料制成的墨,指红色颜料。 〔春山〕春天的山峦。这里象征着春光明媚、鲜花盛开的灿烂景象,借喻人民革命的新的气象,新的生活。 67 ==========第77页========== 二十二年元旦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村灭下民。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六日写的,本欲书赠日本朋友内山完造先生,后改寄台静农。后来编入《集外集》。 《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六日载:“旧历申年元旦。…又戏为邬其山先生书一笺,云:云封胜境护将军,·霆落寒村戮下民。依旧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已而毁之,别录以寄静农。改胜景为高岫,落为击,戮为灭也。”诗中“到底”,《日记》作“依旧”,微有不同。《日记》中所云“申年”,鲁迅后更正云:“以酉为申,乃是误记。”“酉年”即民国 二十二年,公元一九三三年。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68 ==========第78页========== 迅速地扩大它在中国的侵略范围。当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候,卖国头子蒋介石变本加厉地进攻革命根据地。 一九三二年五月,蒋介石自任鄂豫皖三省“剿共”总司令,并在庐山召集“剿匪会议”,动员数十万军队,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反革命“围剿”。这次“围剿”,从一九三二年七月到一九三三年三月,历时八个月。在反革命“围剿”中,蒋介石调派飞机,狂轰滥炸,疯狂屠杀革命根据地人民。鲁迅在一九三三年写的一篇杂文《火》中,曾经予以揭露:“一场大火,几十里路的延烧过去,稻禾,树木,房舍一尤其是草棚一一会儿都变成飞灰了。还不够,就有燃烧弹,硫磺弹,从飞机上面扔下来,像上海一二八的大火似的,够烧几天几晚。”同时,日本侵略者的飞机也在不断地侵入我国,进行轰炸。这两种轰炸,使广大人民陷入深重灾难:无数寒村,化为焦士。这是方面。另一方面,国民党的豪门权贵,在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国难当头之际,却抱着“不抵抗主义”,挟带金银财宝,躲进租界这个太平之区”,依然“方城为戏”,“麻雀取乐”,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荒淫生活。正如鲁迅在杂文《天上地下》中所讽刺的:“住在租界里的人们是有福的。但试闭目一想,想得广大一些,就会觉得内是官兵在天上,‘共匪”和匪化’了的百姓在地下,外是敌军在天上,没有‘匪化”了的百姓在地下。损害正详查中’,而太平之区,却造起了宝塔。”《二十二年元旦》这首 69 ==========第79页========== 诗,就是通过对蒋介石集团反动腐朽本质的两个侧面的实写,一方面,揭露和控诉了他们大肆轰炸革命根据地,残酷屠杀人民群众的罪行,另方面,讽刺和鞭挞了他们不抵抗日寇,托庇于租界,寻欢作乐的丑恶行径。 〔云封〕云雾笼罩。 〔高啦〕岫,音袖×0,山峰。高岫,高山,这里指江西庐山。当时蒋介石在庐1山设立总部,指挥对革命根据地的反革命“围剿”。 〔霆击〕雷霆轰击,指飞机轰炸。〔寒村〕穷苦的乡村。〔下民〕老百姓。 C租界)帝国主义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刘出 的实际由他们管辖的一定区域。 70 ==========第80页========== 学生和玉佛 寂寞空城在, 仓皇古董迁, 头儿夸大口, 面子靠中坚。 惊扰讵云妄? 奔逃只自怜: 所嗟非玉佛, 不值一文钱。 注释: 这首诗见于鲁迅杂文《学生和玉佛》,作于一九三 三年一月三十日,最初发表于同年二月十六日《论语》半月刊第十一期,署名动轩。后编入《南腔北调集》。原诗没有另标题目,现从文题。 这首诗是在这样的政治形势下写的:日本侵略军已进入山海关,并占领了热河、察哈尔北部。华北吃紧,北平危急。这时,蒋介石反动政府继续执行其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不思守土抗敌,蓄意放弃北平。达官贵 71 ==========第81页========== 人,纷纷南逃:值钱的古董,也用专车运走。他们打着“抢救古物”的招牌,实则盗卖自肥,乘机大发国难财。国民党反动政府放弃北平、抢运古物的行径,遭到了华北各人民团体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北平爱国的大学生,丢下书本,走出校门,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种爱国行动,竟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所不容。一九三三年 一月二十八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教育部给北平各大学的电报说:“据各报载榆关告急之际,北平各大学中颇有逃考及提前放假等情,均经调查确实。查大学生为国民中坚分子,讵容妄自惊扰,败坏校规,学校当局迄无呈报,迹近完纵,亦属非是。”鲁迅在《学生和玉佛这首政治讽刺诗中,以坚定的革命立场,鲜明的爱憎感情,揭露了蒋介石反动政府采取不抵抗主义,出卖祖国领土的罪恶阴谋和欺骗人民,大发国难财的丑恶嘴脸,痛斥了他们诬蔑学生爱国抗日运动是“妄自惊扰”的无耻澜言,支持了广大革命学生的抗日救亡斗争。 C空城〕指当时的北平城。因国民党的达官显臣已经逃走, 故言空城。 〔仓皇〕 慌慌张张。 〔古董〕指当时北平所藏的古代文物。鲁迅在《学生和玉佛》一文里说:“一月二十八日《申报》号外载二十七日北平专电曰:‘故宫古物即起运,北宁平汉两路已奉命备车,团城白玉佛亦将南运。’”“仓皇古董迁”句即指此事。 72 ==========第82页========== 〔中坚)当时伪教育部电文中有“查大学生为国民中坚分子”等语,故这里“中坚”就是指大学生。领联二句的意思是:那些国民党反动派的头目们只会大话骗人,一到日本侵略军近逼北平,他们都望风逃窜,却要赤手空拳的大学生留在城里,给他们撑面子。 〔讵〕音巨ù,岂,怎么。全句的意思是:国民党反动派投降卖国,致使大片国土沦丧,华北危急,安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在这种局势下,学生们丢下书本,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怎么能说是“妄自惊扰,败坏校规”?〔嗟〕叹息。 〔玉佛〕指北京北海南门外团城承光殿中的白玉佛,高四尺,白玉雕成,镶嵌宝石,精美异常。 73 ==========第83页========== 题《呐喊》 弄文罹文网, 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 空留纸上声。 注释: 此诗与《题〈仿徨〉》均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三年三月二日写赠给日本友人山县初男的。《鲁迅日记》一九 三三年三月二日载:“山县氏索小说并题诗,于夜写二册赠之。《呐喊》云:‘手文罹文网,(略)’《彷徨》云:‘寂寞新文苑,(略)’。”《题〈呐喊〉》初编入《集外集拾遗》,后编入《集外集》。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最初印成于 一九二三年九月二十二日。书中收集了鲁迅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二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十四篇。作者在《〈呐喊〉自序》中说,他创作这些作品,是要“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呐赋》体现了“五四”时期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74 ==========第84页========== 建的时代精神,是适应冲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斗要求而产生的《遵命文学”。因此,这部作品连同作者,一直受到封建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的诽谤、围攻和迫害。即以作者写这首诗前后的三十年代初期而言,一九三○年二月,因参加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被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南京政府秘密通缉,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逮捕柔石等左翼作家时,同时准备逮捕鲁迅,一九三三年春,即鲁迅写作这首诗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在国统区加紧进行反革命文化“围剿”,文网愈密,特务更加横行,焚禁书刊,囚杀革命作家,鲁迅成了“围剿”的主要目标。作为一个革命者,鲁迅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痛切的感受。只要看看《〈伪自由书〉后记》和他给亲友的许多书简即可清楚。一九三一年二月在致李秉中信中说:“我自旅沪以来,谨慎备至,几于谢绝人世,结舌无言,然以昔曾弄墨,志在革新。故根源未竭,仍为左翼作家联盟之一员。而上海文坛小丑,遂欲乘机陷之以自快慰。造作蜚语,力施中伤,由来久矣。”一九三三年七月给黎烈文的信里又说:《我与中国新文人相周旋者十余年,颇觉得以古怪者为多,而漂聚于上海者,实尤为古怪,造谣生事,害人卖友,几乎视若当然,而最可怕的是动辄要你生命。”理解了这些,便易于明了《题〈呐喊〉》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呐喊》已经出版十年了。 75 ==========第85页========== 诗中蕴蓄着作者对创作《呐喊》时期即“五四”前后的斗争心情的回忆和感慨,但主要是针对三十年代初期思想文化战线的斗争现实,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战斗心情和彻底的革命精神。 〔罹文网〕罹,音离11,遭遇。文网,统制文字著作的法网,即指反动统治者的文化“围剿”。〔抗世〕反抗封建专制独裁政治及其意识形态。〔世情0世俗人情,指反动阶级的意志。 〔积毁可销骨〕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中有“众口铄 (音朔shuó)金,积毁销骨”之语,《文选》注云:“谗毁之言,骨肉之亲,为之销灭。”毁,诽谤、谣言。销,同消。这句是说,把诬陷的谣言积累起来,真可以使骨肉亲族也遭到灭身之祸。〔纸上声)纸上呐喊的声音,指作品。 76 ==========第86页========== 题《彷徨》 寂寞新文苑, 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卒, 荷戟独彷徨。 注释: 这首诗与《题〈呐喊〉》是鲁迅先生同时书赠给日本友人山县初男的。此诗后编入《集外集》。推《鲁迅日记》中,第四句内的“独”字作尚”,与此稍异。 《仿徨》是鲁迅的第二个短篇小说集,最初印成于 一九二六年八月。这个集子收集了鲁迅一九二四年至一 九二五年两年间所作的十一篇短篇小说。五四运动以后 一段时期,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发生了分化。当时,由于鲁迅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进化论的束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苦闷彷徨的心情。一九三二年十二月,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回忆到当时文化界的变化和自己的心情时说道:“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 77 ==========第87页========== 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随便谈谈。”“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只因为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新的战友在那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于是集印了这时期的十一篇作品,谓之《彷徨》,愿以后不再这模样。”在《彷徨》出版时,鲁迅曾以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素”作为题辞。后来,鲁迅在阶级斗争中很快改变 ·了这种仿徨的状态。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二十日给许广平的信中说:“我已决定不再彷徨,拳来拳对,刀来刀当,所以心里也很舒服了。”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马列主义的学习和革命斗争实践的肩示,鲁迅克服了自己的弱点,世界观发生了飞跃。当写《题〈彷徨》》时,他已经由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变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这首诗,是鲁迅对自已过去一段战斗历程和思想发展道路的艺术概括,表现了一个革命者没有获得马列主义思想武装,没有和工农大众相结合以前,在革命的道路上,探索前进的苦闷。 〔新文苑〕苑,音院yuàn,花园。新文苑,指《五四” 以后一段时期的新文艺界。 〔旧战场〕指“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与封建文 78 ==========第88页========== 化进行激烈博斗的战场。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说:“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着《新青年》和《新潮》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一九二○年至二二这三年间,倒显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这段话,可以作为理解以上两句诗的注脚。 〔两间)指新文化运动分化后,过去的斗争已经结束,而新的斗争尚未开始之前这个期间。〔一卒)孤军作战的兵,鲁迅自况。 〔荷戟)荷,肩负。戟,音挤,古代一种兵器。荷戟, 扛着武器。 〔彷徨〕往来徘徊。诗的后两句,鲁迅状写自己当时孤军作战的处境和心情。 79 ==========第89页========== 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一日书赠日本的樋口良平的。初编入《集外集拾遗》,后编入《集 ·外集》。 《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日载:“雨。…午季市来。午后同往万国殡仪馆送杨杏佛殓。”二十一日载:《下午为坪并先生之友通口良平君书一绝云:“岂有豪情似旧时,(略)。”诗与此同。 此诗为哀悼杨铨被刺遇害之作。一九三三年六月,国民党反动派在加紧准备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革命军事“围剿”的同时,在国统区加紧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和法西斯恐怖统治,捕杀大批革命者和倾向于革命的爱国分子。杨铨即是在这一时期牺牲的一位爱国 80 ==========第90页========== 志士。 杨铨(一八九二一一九三三),字杏佛,江西临江人,鲁迅的友人。一九三二年,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他与鲁迅同为执行委员。杨铨虽系国民党员,但反对蒋介石的法西斯统治,反对国民党法西斯当局捕杀左翼作家。因此,于一九三三年六月十八日,被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组织“蓝衣社”暗杀。当时,盛传鲁迅也被列入特务的黑名单,但鲁迅置生死于度外,不顾友人劝阻,毅然参加了杨铨的葬仪,并且出门不带钥匙,以示决绝。送殓归来的第二天,便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诗章。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调,满怀激情地抒发了对为革命而栖性的志士的深切的敬爱和沉痛的哀悼,无比愤怒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法西斯统治的暴行,表现了鲁迅鲜明的无产阶级爱憎感情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硬骨头精神。 〔花开花落两由之〕花开花落,喻世事变化。两由之,都由它去。以上两句说,在国民党法西斯黑暗势力的沉重迫害下,我哪里还有往日的壮志豪情呢?花开花落,世事变化多端,也都由它去吧。这是愤激的话。在当时的白色恐怖统治下,谁关心国家命运、人民疾苦,抱有革命的豪情壮志,谁就要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杀戮。这两句诗,正是从另一方面揭露和控诉了国民党法西斯恐怖统治。其实,鲁迅在黑暗暴力的进袭面前,一 81 ==========第91页========== 直是坚定不移的影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更激起了他饱满的战斗篆情。鲁迅在写这首诗的七天以后,给台静农的信里说:“上海气侯殊不佳,蒙念甚感。时症亦大流行,但仆生长危邦,年逾大衍,天灾人祸,所见多矣,无怨于生,亦无怖于死,即将投我琼瑶,依然弄此笔墨,夙心问习,不能改也”。这正是此诗前两句的内在含义。 〔何期〕哪里想得到。〔江南雨) 据《鲁迅日记》,鲁迅去送殡的那一天,正碰上下雨。“泪洒江南雨”,写景又写情,含有鲁迅和广大江南人民悲痛深切,泪如雨下的意思。〔斯民〕 此民,指人民。 〔健儿) 谓爱国而献身的壮士。这里指死难的杨铨。诗的后两句说,没有料想到在这江南盛雨的日子,我又热泪纵横,为灾难深重的祖国人民痛悼失去了一位爱国志士。 82 ==========第92页========== 无题 禹域多飞将, 蜗庐剩逸民。 夜邀潭底影, 玄酒颂皇仁。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八日书赠黄萍荪的。初编入《集外集拾遗》,后编入《集外集》。 《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八日载:“下午为萍荪书一幅云:‘禹域多飞将,(略)”。”诗与此同。萍荪即黄萍荪,国民党反动派走卒。当时,他一面在小报上诽谤鲁迅,一面又托郁达夫请鲁迅写字。鲁迅为他写了这样一首诗,等于当面给他一顿严厉的呵斥。 当日本帝国主义者不断地派飞机对我国进行轰炸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勾结起来,也不断地派飞机轰炸革命根据地。正如鲁迅一九三三年五月在《天上地下》一文中所说的:“中国现在有两种炸, 83 ==========第93页========== 一种是炸进去,一种是炸进来。”国民党反动派是“炸进去”,妄图消灭革命根据地多日本帝国主义是“炸进来”,妄图变中国为他的殖民地。“但总而言之,边疆上是炸,炸,炸多腹地里也是炸,炸,炸。虽然一面是别人炸,一面是自己炸,炸手不同,而被炸则一。”(鲁迅:$中国人的生命圈)国民党反动派的狂轰滥炸,使千村万落夷为平地,无数百姓横遭杀戮。《无题》这首诗,就是通过广大无辜百姓在“禹域”《~飞将”淫威下的遭遇及一个劫后余生者的内心活动的抒写,揭露和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疯狂轰炸革命根据地,残酷屠杀广大人民群众的暴行。 〔禹域〕即指中国。《龙传•襄公四年》·“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后世遂把中国称为九州,或禹域。 〔飞将门《史记◆李将军列传》里,记匈奴称汉名将李广为飞将军。唐王昌龄《出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即指李广。这里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空军的讽刺称谓。 C蜗庐〕蜗牛庐。《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裴松之注:“蜗 牛,螺虫之有角者也,…先(指焦先)等作圜舍,形如蜗牛蔽,故谓之蜗牛庐。”鲁迅《二心集◆序言》:“蜗牛庐者,是三国时所谓‘隐逸'的焦先曾经居住的那样的草窠,大约和现在江北穷人手搭的草棚相仿,不过还要小,光光的伏在那里面,少出,少动,无衣,无食,无言。” 84 ==========第94页========== 这里指极其简陋狭小的居处。 〔逸民〕本指遗民、隐士,这里指国民党反动派飞机轰炸下死里逃生的老百姓。 〔潭底影〕唐贾岛《送无可上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指潭水中所映现的自己的身影。 〔玄酒〕清水。《礼记·礼运》:“玄酒在室。”孔颖达疏云:玄酒,谓水也,以其色黑谓之玄。而太古无酒,此水当酒所用,故谓之玄酒。” 〔颂皇仁)歌颂皇帝的仁慈,恩德。全句的意思是,以水代酒,举杯“歌颂”蒋介石统治的“功德”。此系反语,实则是愤怒的讽刺和谴责,是对蒋介石反动派罪恶的控诉。 85 ==========第95页========== 赠 人二首 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二 明眸越女罢晨装,荇水荷风是旧乡。唱尽新词欢不见,旱云如火扑晴江。 注释: 这两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三年七日二一日写给日本的森本清八的。后来编入《集外集》。 《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七月二十一日载:“午后为森本清八君写诗一幅云:‘秦女端容弄玉筝,(略)’又一幅云:‘明眸越女罢晨装,(略)·。”诗中理玉筝”作“弄玉筝”,“但见”作“独见”,诗与此微异。 86 ==========第96页========== 蒋介石反动集团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屈膝投降,节节退让,致使东北广大地区沦于日寇铁蹄之下,对内则叫嚷:“治本莫要于充实国力,治标莫急于清除共产党”,加紧搜刮民脂民膏,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并倾其全力对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进行军事“围剿”。日寇的烧杀抢掠,反动政府的盘剥勒索,加上连年的水草荒灾,使得全国经济日益破败,广大农民陷入颠沛流离的困境,不少人卖儿卖女,极尽生离死别之惨。诗中所写以卖唱为生的“秦女”“越女”,即是离乡背井、流落城市的千万个无家可归者中的一两个。鲁迅先生的这两首诗,虽然是写歌女弹筝唱歌,但是,却通过歌女的不幸遭遇以及怨恨和激愤,反映了广大芳苦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不满情绪,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残酷暴虐,已经达到天怒人怨的地步,预示着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将要来临。 〔秦女)相传秦穆公女名弄玉,能吹箫作凤鸣,后与其夫 肖史乘风而去。此处泛指陇、陕一带的女子。〔筝〕拨弦乐器。〔梁尘踊跃〕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刘向别录》:“汉 兴已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此处是形容筝音的振荡动人,连屋梁上的尘土都为之跳跃了。 〔冰弦〕洁白如冰的弦。 87 ==========第97页========== 〔绝〕断。 〔奔星〕大而疾的流星。此句是说,只见大而疾的流星迅猛异常地划过黑夜的长空,并且发出有力的响声。这不仅写景,而且写情:象征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已使天怒人怨,一场革命大变动即将到来。 〔越女〕唐王维《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越女本指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西施,此处泛指江浙一带的女子。 〔荇水荷风〕荇,音杏xg,水草。荷,荷花。“荐水荷风”,是写江浙一带秋天的水乡风光。 〔欢〕六朝时吴声歌曲中对情人的称谓。唐代著名法家诗人刘禹锡《踏歌词四首》之一:“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这里借用刘诗一句。 〔旱云〕毫无雨意的云。此句是写天灾,同时也抒发了广大人民心中难以遏抑的冲天怒火。 88 ==========第98页========== 无题 一枝清采妥湘灵, 九畹贞风慰独醒。无奈终输萧艾密,却成迁客播芳馨。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写给日本的土屋文明氏的。初编入《集外集拾遗》,后编入《集外集》。 《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载:“为土屋文明氏书一笺云:‘一枝清采妥湘灵,(略’。”与此诗同。 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毛主席的正确路线指导下,连续粉碎了蒋介石反动派的四次反革命军事“围剿”,不断发展、壮大,形势一派大好。但是,蒋介石反动派并不甘心失败,一九三三年在南昌公开提出“安内始能攘外”的反共卖国口号,并于本年十月,调集了一百万军队,二百架飞机,对红色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反革 89 ==========第99页========== 命军事“围剿”。与此相配合,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疯狂地进行着反革命文化“围剿”,查禁进步书刊,封闭书店,通缉、拘禁以至杀害左翼作家和进步文化工作者。就在鲁迅先生写此诗的本月,国民党特务捣毁了上海的艺华影片公司,良友图书公司,神州国光社,并发出“警告”·不准刊行、登载、发行鲁迅等“赤色作家”之文字,否则,必以“更激烈更彻底的手段对付”,“决不宽假”。而且,“文坛上的事件还多得很:献检查之秘计,施离析之奇策,起谣诼兮中权,藏真实兮心曲,立降幡于往年,温故交于今日…”(鲁迅:《准风月谈·后记)。左翼文坛遭到内外夹攻,而形形色色敌人的明枪暗箭,则尤其针对着鲁迅先生:国民党要通缉,特务要暗害,“四条汉子”也在造谣中伤。种种迫害,使得鲁迅先生几次弃家避难。虽然环境险恶,腹背受敌,但是鲁迅先生却怀着必胜的信念,挥舞着一枝犀利的“金不换”,在敌人的进袭中呼啸着胜利前进,并率领左翼革命作家,向敌人展开殊死的斗争,“在文学方面倒比先前更其增加了革命性”,“还发达起来,读者们也更加相信了”,使“文学界的阵线却更加分明”(鲁迅《中国文坛上的鬼魅)。“而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却正在这一“围剿”中变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毛祥东:《新民主主义论) 这首诗就是鲁迅先生针对国民党的反革命“围剿”而写下的战斗诗篇。它表现出诗人对毛主席领导的无产 90 ==========第100页========== 阶级革命事业的崇敬和热爱,对红色苏区的不断发展壮大感到安慰和受到鼓舞;同时,也表现出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的极大愤怒和与之斗争的顽强的革命精神。 〔清采)雅洁鲜丽,指鲜花。这鲜花,实际上就是鲁迅先生的战斗的巨笔所写下的瑰丽的文学作品。〔妥)使安坐也。 〔湘灵)《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湘灵即湘水女神,此处象征毛主席所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妥湘灵,就是祭献给湘水女神,使其得到安享。 〔九腕贞风〕《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豌兮。”畹,读碗wn,又读怨yuàn,古代土地面积的单位。王逸说十二亩,班固说三十亩,说法不一。九腕,指种植了很多的兰花。贞风,指九豌兰花散发出来的香气。九畹贞风,是隐喻红色苏区日益发展壮大的欣欣向荣的气象。〔独醒〕 《楚辞·渔父》:“众人皆醉我独醒”。本指屈原, 这里是鲁迅先生自况。意谓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决不与 一切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萧艾)《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萧艾,比喻小人。此处指进行反革命文化“围剿”的各种反动力量。鲁迅先生一九三四年集印《准风月谈》的时候,曾在《后记》中说:“这六十多篇杂文,是受了压迫之后,从去年六月起,另用各种的笔名,障住 91 ==========第101页========== 了编辑先生和检查老爷的眼睛,陆续在《自由谈》上发表的。不久就又蒙一些很有‘灵感’的‘文学家吹嘘,有无法隐瞒之势,虽然他们的根据嗅觉的判断,有时也并不和事实相符。但不善于改悔的人,究竟也躲闪不到那里去,于是不及半年,就得着更厉害的压迫了,敷衍到十 一月初,只好停笔,证明了我的笔墨,实在敌不过那些带着假面,从指挥刀下挺身而出的英雄。”这段悲愤的话,即是“无奈终输萧艾密”的一个注脚。 〔迁客〕古代的屈原被放逐,人称迁客。鲁迅先生当时遭受迫害,处境险恶,经常躲难,故以迁客自况。 〔播芳馨〕唐代柳宗元《杨尚书寄郴笔》诗:“曲艺岂能裨损益,微词祇欲播芳馨。”谓传播芳香之气,此处以喻传播革命思想。 92 ==========第102页==========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僧健翻,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注释: 这首诗作于何时未详。鲁迅先生曾于一九三三年十 二月三十日书写给郁达夫的妻子王映霞。后编入《集外集》。 《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十日载:“午后为映霞书四幅一律云:‘钱王登遐仍如在,(略)’。”诗冲的“登假”作“登遐”,“风波”作“风沙”,与此微异。 郁达夫(一八九六一一九四五),浙江富阳人, 93 ==========第103页========== 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作家。由于他发起并参加了中国自由大同盟,又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编左联机关文学刊物《大众文艺》,所以,深为反动派所忌恨。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气焰甚为嚣张,反革命文化“围剿”十分猖獗,上海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因此,他想离开上海,逃避斗争,携眷到杭州去。而杭州乃是蒋介石及其心腹的老巢,率先要求通缉鲁迅的就是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大凡鲁迅先生的著作,虽经上海反动当局审查准予印销的,一到杭州,即遭扣检。足见此处并非另一层天地,反动统治依然严酷。鲁迅先生深知于此,所以写了这首诗,劝阻郁达夫去杭州。 后来,郁达夫在一九三八年写的《回忆鲁迅》中说:心我搬到杭州去住的时候,(鲁迅)也曾写过一首诗送我,头一句就是‘钱王登遐仍如在',这首诗的意思,他曾同我说过,指的是杭州党政诸人的无理的重压。他从五代时的记录里,曾看到过钱武肃王的时候,浙江老百姓被压榨得连裤子都没得穿,不得不以砖瓦来遮盖下体。这事不知是出在那一部书里,我到现在也还没有查到。但他那句诗的原意,却就系指此而言。我因不听他的忠告,终于搬到杭州去住了。结果是竞不出他之所料,被一位党部的先生,弄得家破人亡。”这位“先生”,即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头子许绍棣,他用卑鄙无耻的手段,诱骗霸占了郁达夫妻子王映霞,迫使郁达夫含恨忍辱,离国远走,最后在苏门答腊,惨死于日寇 94 ==========第104页========== 屠刀之下。 这一首诗,一方面揭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端黑暗, 一方面指出作家应该到辽阔广大的天地里去,投身于革命斗争的风浪中,锻炼自己,写出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文学作品来。表现出清醒的无产阶级战士鲁迅先生,对于当时阶级斗争的深刻认识,和对于同一营垒中战友的热情诚挚的关怀和爱护。 〔钱王〕即五代时建都杭州的吴越王钱镠,是个残酷剥削老百姓的暴君。鲁迅在《谣言世家》一文里说:“中国人里,杭州人是比较的文弱的人。当钱大王治世的时候,人民被刮得衣裤全无,只用一片瓦掩着下部,然而还要追捐,除被打得麂一般叫之外,并无贰话。不过这出于宋人的笔记,是谣言也说不定的。”据宋郑文宝《江表志》载:“两浙钱氏,偏霸一方,急征苛惨,科赋凡欠 一斗者多至徒罪。徐踢尝使越,云:三更已闻獐麂号叫达曙,问于驿吏,乃县司征科也。乡民多赤体,有被葛褐者,都用竹篾系腰间,执事非刻理不可,虽贫者亦家累千金。” 〔登假〕古代帝王死亡称登假。《礼记·曲礼》:《天王登假”。孔颖达疏:“登,上也,假,已也。言天子上升已矣,若仙去然也。”仙去,即死亡的讳称。此处“假”读霞xió,与“遐”通。 〔伍相〕即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名员,后为吴王夫差所 95 ==========第105页========== 杀,尸体被装在皮囊里,投入江中。事见《史记·伍子胥列传》。 〔平楚)犹平野,平林。南齐谢眺《宣城那内登望》诗::“寒城一以跳,平楚正苍然。”明杨慎《升庵诗话》:“楚,丛木也,登高望远,见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犹诗所谓平林也。” 〔健翩〕指翅羽有力可以高飞的鸟,如鹰隼之类。翻,读核h。 〔高岑〕高山。魏王粲《登楼赋》;“蔽荆山之高岑。”“高岑”和上句的“健翻”都是借喻正面事物的。领联二句是说,杭州地方风和日暖,鸟语花香,风景虽好,却容不得胸怀大志,品格高洁的革命者。此联同首联、颈联的意思一样,都是说杭州不可去的。 〔将军岳〕即宋代抗金名将岳飞。杭州西湖旁有岳王墓, 也叫岳坟。 〔处士林〕即宋代诗人林逋。他喜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卒葬西湖孤山,称林处士墓。西湖孤山曾留有他的鹤家和放鹤亭。古代称隐居的人为“处士”。〔何似)何如,还不如。 〔游旷远〕指到辽阔广大的地方去。〔风波浩荡〕指革命斗争的大风大浪。 〔行吟)本于《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此句意谓,到革命斗争的大风大浪里,经受锻 ·炼生进行创作,羯露和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96 ==========第106页========== 报载患脑炎戏作 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诅咒而今翻异样,无如臣脑故如冰。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四年三月十六日写给未名社成员台静农的。初编入《集外集拾遗》,后编入《集外集》。 《鲁迅日记》一九三四年三月十六白载:“闻天津《大公报》记我患脑炎,戏作一绝寄静农云:横眉岂夺蛾眉治,(略)?。”诗与此同。 鲁迅先生在《准风月谈·后记》中说:“经验使我知道,我在受着武力征伐的时候,是同时一定要得到文力征伐的。”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中,那些御用文人、叛徒、特务,用各种卑劣手段围攻鲁迅先生,而报载患脑炎的谣言,则是一个新花样。对此,鲁迅先生在书信中曾几次说明过。本年三月十五日致姚克 97 ==========第107页========== 信中说:“顷接十日函,始知天津报上,谓我已生脑炎,致使吾友惊忧,.可谓恶作剧影上海小报,则但云我已遁香港,尚未如斯之甚也。其实我脑既未炎,亦未生他病,顽健仍如往日。假使真患此症,则非死即残废,岂辍笔十年所能了事哉。此谣盖文氓所为,由此亦可见此辈之无聊之至,诸希释念为幸。”同月二十四日致姚克信中又说:“关于我的大病的谣言,顷始知出于奉天之《盛京时报》,而所根据则为‘上海函”,然则仍是此地之文氓所为。此辈心凶笔弱,不能文战,便大施诬陷与中伤,义无效,于是就诅咒,真如三姑六婆,可鄙亦可恶也。”同月十八日致日本友人增田涉信中也说:“天津报纸还登了我患脑膜炎,其实我头脑冷静,康健如常。”这几封信,揭穿了那些三姑六婆式文氓的险恶用心和卑劣手段。 这首诗,虽云“戏作”,却是“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战斗诗篇,是投向反革命文化“围剿”的犀利的匕首。鲁迅先生在诗中揭露了反动派走狗们可鄙可恶的诅咒谣言,戳穿了他们无耻无聊的鬼蜮伎俩;表现出了 一个伟大的典产主义战士的清醒的无产阶级原则立场和坚强的革命斗争精神。 〔横眉〕疾恶如仇,怒目而视的样子。是作者自况。作者 《自嘲》诗有“横眉冷对干犬指”句。 〔娥眉〕亦作娥眉,女子既细而弯的眉毛,古时以此为美, 98 ==========第108页========== 借为美人的代称。此指文坛上那些巧装打扮的三姑六婆式的文氓。 〔治〕妖艳。 〔众女〕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众女本指那些造谣生事的人,此处意与上句“娥眉”同,即指那些文氓。屈原把造谣生事的人比作嫉妒的“众女”,而自比“蛾眉”美女。“众女”为争笼献媚,便造谣说“蛾眉”“善淫”。而鲁迅先生却以“横眉”自况,“横眉”与“蛾眉”不同,根本不会向当权者邀笼的,不料仍然不如“众女”的意,还是遭到了谣言诅咒的攻击。这就是上两句诗的意思。〔无如)无奈,无可如何。 〔臣脑〕我的脑子。鲁迅先生故意仿效屈原对楚王的口气,称自已为“臣”,含有讽刺之意。这一句的大意是,可是我的脑子并未发炎,照常健康,冷静清醒,你对我有什么办法呢! 99 ==========第109页========== 无 题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四年五月三十日写给日本的社会评论家新居格的。初编入《集外集拾遗》,后编入《集外集》。 《鲁迅日记》一九三四年五月三十日载:,“午后为新居格君书一幅云:万家墨面没蒿莱,(略)·。”诗与此同。新居格于一九三四年来华,在上海时曾访问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作此诗赠他。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这一首诗,是鲁迅在中国黎明前段黑暗的年代里写的。”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不仪侵占了东北三省,而且将魔爪伸向内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蒋介石反动政府继续执行其卖国投降政策,继一九三三年 100 ==========第110页========== 五月与日寇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之后,在一九三 四年四月又迎合日本的“天羽声明”,与日寇进行谈判,进一步向日寇屈膝投降。而对广大人民,·则进行极端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并在一九三三年十月,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军事“围剿”。由于党内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危害,鲁迅先生写这首诗时,反围剿”斗争正处在极为限苦的阶段。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反革命文化“围剿”,也愈演愈烈。法西斯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国统区,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正如毛主席所说:“一切内外黑暗势力的猖灏,造成了民族的灾难影但是这种猖藏,不但表示了这些黑暗势力的还有力量,而且表示了它们最后的挣扎,表示了人民大众逐渐接近了胜利。”(《新民主主义论》)一场伟大的革命风暴,即将惊天动地而来。 鲁迅在这一首诗中,怀着沉痛的心情,深刻地反映 1 了广大人民在日寇铁蹄蹂躏和国民党残酷压迫下的极端悲惨痛苦的遭遇,以及郁积在他们心中的反抗情绪,愤怒地谴责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并且坚信革命风雷即将滚滚而来。表现了伟大革命家鲁迅对祖国、对人民的命运的深切关怀,对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 一九六一年十月七日,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亲笔书写了鲁迅先生这首诗,赠给访华的日本朋发们,极大地鼓舞了日本人民以及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 101 ==========第111页========== 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正义斗争。 〔墨面〕脸色又黑又瘦。《淮南子·览冥训》:“美人絮(音如rú,又读双n)首墨面而不容。”指在夏桀的暴政下,妇女过着痛苦生活,头发蓬乱,脸无光彩,又黑又瘦。此指当时广大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下,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没〕理没,掩没。 〔蒿莱)蒿(音hāo,读号,阴平声)、莱,都是野草。此指荒野。 〔敢)岂敢,怎敢、哪敢。 〔歌吟动地哀〕.唱出撼动大地的袁歌。唐李商隐《瑶池》诗,“谣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浩茫)这里是广远的意思,心事浩茫,指想得很多很远。〔广宇)极其大的区域,这里是指祖国人民的命运,革命事业的前途。 〔无声)《庄子·天地篇为:“听乎无声。”本是道家的唯心说法。这里指当时广大人民在法西斯统治下,失去了言论和行动的自由,敢怒而不敢言,中国变成了“无声的中国”。鲁迅先丝一九二七年在香港发表的一篇演说,题目就叫《无声的中国》。 〔惊雷〕震惊天地的雷声。指人民革命的风雷。 102 ==========第112页========== 秋夜有感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九日书贈张梓生的。初编入《集外集拾遗》,后编入《集外集》。 《鲁迅日记一儿三四年九月二十九日载:“午后,…又为梓生书一幅云,‘绮罗幕后送飞,(略)。”脱一“光”字,其余字句悉同。张梓生,鲁迅友人,曾主编《申报·自由谈》。 一九三四年是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民族危机极端严重,白色恐布愈演愈烈。国民党反动派对于人 103 ==========第113页========== 民,在使用镇压一手的同时,也使用欺骗的另一手。从 一九三四年二月开始,他们发起所谓“新生活运动”,鼓吹孔孟之道的“四维”“八德”,推行“尊孔读经”的复古教育,在曲阜修复孔庙,于各地举行“尊孔祀圣”的大典。单靠孔教愚民还嫌不够,同年四月下旬,又由国民党法西斯分子戴季陶之流发起,在杭州灵隐寺请班禅启建“时轮金刚法会”,胡说什么“今则人心浸以衰矣,非仗佛力之加被,末由消除此浩劫。”妄图用加倍的欺骗手段,愚弄人民,扼杀革命,维持其法西斯卖国独裁统治。正如鲁迅先生同年九月二十五日写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所揭露的:·“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 ◆●●● 己。”在国民党反动派交替使用的软硬两手反革命政策下,那些御用文人大搞所谓“第三种人文学”、“民族主义文学”,这时也化了装从背后攻击鲁迅,破坏文艺革命运动,甚而至于害人卖友,作为投降敌人的见面礼。 但是,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则”:军事‘围测’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新民主主义论》)中国人民和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地发展抗日救国104 ==========第114页========== 运动和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民主革命斗争。'在写此诗的前四天,鲁迅先生曾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对于真正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地底下”的奴隶们,鲁迅怀着敬爱的心情赞美道:“他们有确信,不自欺多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的这些话,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人民对于中国革命必胜的坚定不移的信念。 鲁迅先生的《秋夜有感》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诗以国民党反动派在杭州启建“时轮金刚法会”这件事作为引发,概括了丰富的现实阶级斗争的内容。一方面深刻地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反革命军事“围剿”、《文化围剿”中,疯狂屠杀大批革命者的罪恶行径和诵经礼佛、尊孔祀圣等欺骗人民的鬼域伎俩,无情地嘲笑和鞭挞了那些为虎作伥的叛徒和御用文人多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民革命事业的深切关怀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面对着新的革命风暴即将来临的形势,鲁迅先生心潮澎湃,起燃烟卷,振奋精神,要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进行更加英勇顽强的斗争。此诗与后面《亥年残秋偶作》一样,表达了鲁迅先生的一个坚强信念:无边黑暗终将为一线光明所战胜,旧世界终将为新世界所取代。《秋夜有感》结语“烟卷”“新 105 ==========第115页========== 凉”之感,正是《亥年残秋偶作》结语“星斗阑干”之时,寓意深远,,曲调昂扬,鼓舞人心。 〔绮罗〕有文彩的丝织品。诗词中常用“绮罗”代表帝王宫廷和贵族的富贵豪华。此处的“绮罗”,指当时反动统治阶级奢侈淫佚的生活。 〔飞光)唐李贺.《苦昼短》诗:“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此处指斥反动派醉生梦死,虚混时光。全句意谓,当时南京蒋家王朝,当民族存亡危急之秋,满朝上下,文恬武嬉,偷安江左,虚混时光。 〔柏栗丛边〕《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日使民战栗”。”柏栗与古代的社有关。社供祭土地之神,按时祭祀,行“栖性”礼,即屠宰牲畜以为荐献。此处用柏栗之所在,比喻刑场。 〔作道场〕道场,指佛教礼拜、诵经的场所。这里的作道场,指国民党反动派举行“时轮金刚法会”等欺骗人民的鬼把戏。全句揭露反动派为了掩盖他们卖国反共的可耻罪贵,竞在.“刑场”之旁,启建虚伪的“法会”。“刑场”与“道场”并列,一边穷凶极恶,拿刀杀人, 一边道貌岸然,持经念佛,反革命两手昭然若揭。〔望帝终教芳草变〕望帝,鸟名,又叫鹈鹅,杜鹃,子规等。相传周代末年,蜀国君主杜宇,号曰望帝,死后化为杜鹃鸟。“芳草变”,屈原《离骚》:“恐鹅鹅之先鸣 106 ==========第116页========== 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文选》五臣注:“鹑规(鹑鹅)秋分前鸣,则草木雕落。”全句以杜鹃啼鸣,百芳零落,比喻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使革命文艺遭到摧残,革命作家受到迫害,一些投机革命的人,经不起考验,投降变节。 〔迷阳聊饰大田荒)迷附,一种有刺的野草。《庄子·人间世》;“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庄子集獬》:迷阳…谓荆棘也。”全句说,用荆棘草莽,聊且掩饰田地的荒芜。这是比喻,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文艺界,成了布满荆棘的荒原,几无真正的文艺可言。一九 三一年,鲁迅先生在《上海文艺之一瞥》中说:“革命者的文艺固然被压迫了,而压迫者所办的文艺杂志上也没有什么文艺可见。然而,压迫者当真没有文艺么?有是有的,不过并非这些,而是通电,告示,新闻,民族主义的‘文学”,法官的判词等。”一九三三年十一月 十一日,鲁迅先生在致郑振铎信中又说:“新的文化既幼稚,又受压迫,难以发达,旧的又只受着官私两方的漠视,摧残,近来我真觉得文艺界会变成白地”。鲁迅先生的这些话,可以帮助理解这一句诗的意思。 C酪果〕精细食品,此喻民脂民膏。酪,音涝ào。 〔干佛〕,《传灯录》:“有秀才看千佛名经,问招贤禅师日:万千诸佛但见其名,未审居何国土?”此处“千佛”喻国民党反动派庞大的统治集团。全句大意说,若非反动派敲骨榨髓,残民以逞,那么请问,如此大量脂 107 ==========第117页========== 膏,都从何而来?〔难得莲花似六郎〕 “莲花似六郎”语出《唐书·杨再思 传》:“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 六郎指张昌宗,此处喻为反动派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 一九三四年五月,鲁迅在《法会和歌剧》一文中写道:“‘时轮金刚法会将于本月二十八日在杭州启建,并决定邀梅兰芳,徐来,胡蝶,在会期内表演歌剧五天。’梵呗圆音,竞将为轻歌曼舞所‘加被’,岂不出于意表也哉!”“盖闻背者我佛说法,曾有天女散花,现在杭州启会,…则恭请梅郎权扮天女,自然尚无不可。”这就是“难得莲花似六郎”的具体内容。全句是说,反动派黔驴技穷,义搜罗些美男俏女,作无耻的粉饰。如此好戏,可谓“难得”。这主要不在讥评几个被役使的江湖艺人,而是嘲笑这出闹剧的导演者一国民党反动派的枉费心机。 〔中夜鸡鸣风雨集〕《诗经·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象征灾难深重的祖国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然) 燃。 108 ==========第118页========== 亥年残秋偶作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苍茫沈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注释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五日书赠许寿裳装的。初编入《集外集拾遗》,后编入《集外集》。 《鲁迅日记》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五日载:“为季市书 一小幅,云‘曾惊秋肃临天下,(略)’。”诗与此同。 “亥年残秋”,即旧历乙亥年(公元一九三五年)秋末。季市即季黻,许寿裳的字。许寿裳(一八八二 一一九四八),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为日本弘文 109 ==========第119页========== 学院同学,后又同事多年,有着深厚的友谊。一九四八年二月十八日深夜,被国民党反动派刺杀于台北。许寿裳在一九三六年曾说:“去年我备了一张宣纸,请他写些旧作,不拘文言和白话,到今年七月一日,我们见面,他说去年的纸已经写就,时正病卧在床,便命景宋(许广平)检出给我,是一首《亥年残秋偶作》。”(《怀旧》)又说:“此诗哀民生之憔悴,状心事之浩茫,感慨百端,俯视一切,栖身无地,苦斗益坚,于悲凉孤寂中,寓熹微之希望焉。”(《<鲁迅旧体诗集>跋多) 毛主席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当时“时局的特点,是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处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一九三五年,日寇进 一步向华北进攻。五月二十九日,日寇借口关内援助东北义勇军问题,提出极端无理要求,并由东北调遣大军入关,威胁平、津。卖国贼蒋介石派何应软与华北日军司令梅津谈判,七月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规定取消河北省及北平、天津的国民党党部,撤退驻河北的宪兵、中央军及东北军,撤换河北省主席及北平、天津市长,取消河北省的反日运动等。又,六月末,秦德纯与日军代表土肥原签订《秦土协定》,出卖了察哈尔省的主权。十一月二十五日,日寇嗾使汉奸殷汝耕成立了所谓“冀东防共自治政府”。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撤离河北,日寇乘机涌入关内,并加紧策动冀察政权“特殊化”。 110 ==========第120页========== 在这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几次发表宣言,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进行抗日反蒋的斗争。全国抗日运动开始了新的高涨。而蒋介石反动派,却仍然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长征中的红军。但是,红军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胜利到达陕北。喜讯传来,鲁迅同茅盾即致电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热情庆贺胜利。不久,鲁迅先生就写下了他的最后一首诗作一《亥年残秋偶作》。 鲁迅先生这首诗,是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里写成的。诗人怀着极其沉郁而悲愤的心情,揭露和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的可耻行径和实行法西斯专政的滔天罪恶,同时,又怀着对于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无限期望和崇敬之情,看到“鼎暗即将过去,光即在前头”的光明前景,坚信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然会取得最后胜利。 〔秋肃)秋天的肃杀景象。比喻民族的危难,人民的痛苦。〔春温〕春天的温暖。以上两句的意思是,我为着祖国的危亡,人民的痛苦而惊心,又怎么敢在笔下描绘出春天的:温暖!这是作者的愤激语。 〔尘海〕·谓人世如大海,风波多变。〔沈〕同沉。 〔金风〕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变化,秋属金, 111 ==========第121页========== 故称秋风为金风。 〔萧瑟)语本战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走千官了指这年秋天,国民党大批党政官员及军队,根据《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纷纷南逃的事。 〔菰蒲〕菰,读姑9u,水生植物,嫩茎名茭白,结实名菰米, 一称雕胡米,均可食用。蒲,水生植物,可以制席,嫩蒲亦可食。菰蒲,此处借指食宿处。全句意谓,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下,年老了连个食宿之处也找不到,实际上这也是指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齿发寒〕这句意谓每一想到国家的危难,人民的痛苦,连作梦都好像从高空的云端里掉落一样,令入寒栗不禁。〔竦听〕竦,读耸sǒg,肃敬。竦听,极言倾耳静听之状。〔荒鸡〕夜里不按一定时间叫鸣的鸡。荒鸡的叫声,古代迷信以为恶声,是不祥之兆。《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后来即根据祖逖和刘琨此事,称志士及时奋起为“闻鸡起舞”,宋陆游诗:“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鲁迅先生诗中正用此意。〔阒寂〕.阒,读去q心,静寂。 〔星斗正阑干)星斗,北斗星。阑干,横斜。北斗横斜,就是天快亮了。比喻毛主席率领的长征队伍胜利到达陕北,给祖国,给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112 ==========第122页========== 后记 一九七二年,我们对目前所能看到的鲁迅先生的全部旧体诗、新诗和民歌体诗共六十题七十五首进行了注释。一九 七五年,我们参照各方面的意见,对这个注释稿做了修改。现在从这个注释稿中选录了鲁迅先生的诗歌共三十题三十二首,大体按照写作时间的先后排列,成为这本《鲁迅诗歌选注》,作为知识青年自学读物。在这个选注本中,我们力求能够对于鲁迅先生每首诗歌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思想意义以及典故、文字做些扼要的说明和注解,为知识青年阅读这些诗歌,学习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提供一些帮助。至于鲁迅诗歌的艺术性,注释中未能述及。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不高,对鲁迅先生的著作学习很差,注释中一定会有许多缺点和错误,诚恳地请求读者提出批评和指正。 《鲁迅诗歌注释》小组,是由西北大学中文系部分教师组成的,七五级部分工农兵学员参与了一段工作。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广大工农兵和许多专业研究工作者热情地鼓励和帮助,参阅了一些同志的有关鲁迅诗歌的著述。这里,我们向这些同志表示深切的感谢。让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更好地向鲁迅先生学习。 《鲁迅诗歌注释》小组 113 ==========第123页========== Ge n er a lI n f or ma ti o n 书名=鲁迅诗歌选注 作者=西北大学中文系《鲁迅诗歌注释》小组 页数=113 SS号=10780992 出版日期=1977年02月第1版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第124页========== 前言 目目 录 前言 自题小像《而已集》题辞无题(“杀人有”)赠邬其山为了忘却的记念 送0.E·君携兰归国 赠日本歌人 无题(“大野多钩棘”)湘灵歌 无题二首(“大江日夜向 东流”) 好东西歌 “言词争执”歌 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自 嘲 所闻 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赠画师 二十二年元旦 学生和玉佛 题《呐喊》 题《彷徨》 悼杨铨 无题(“禹域多飞将”)赠人二首 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阻郁达夫移家杭州报载患脑炎戏作 ==========第125页==========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秋夜有感 亥年残秋偶作 后记 ==========第126页==========